迢迢百里外,望望皆闽山。
皎日中天揭,浮云也有闲。

【注释】

  1. 迢迢:形容距离遥远。
  2. 望望皆闽山:望见的皆是闽地的山。
  3. 皎日:明亮的太阳,皎:明亮的样子。
  4. 揭:指太阳高照。
  5. 浮云也有闲:浮云自在悠闲。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任福清县主簿时(唐宪宗元和八年),当时诗人正在福清县城,登城隍山,远眺闽中诸山,即兴写下的一首七绝。全诗描绘了一幅绚丽的闽中山水画卷,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宦海沉浮中的孤寂之感。
    “迢迢百里外,望望皆闽山。”首句开门见山地点明题意,说明自己身处福清,放眼望去,只见一片闽地青山。这两句是说诗人站在福清县城的城隍山上眺望远处,但见千里之外,处处都是闽地的高山峻岭。这里用“遥想”一词,表明诗人的心境,他虽身在福清,但心却飞向了千里之外的闽地。这种“身在福清而心驰闽地”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次句“皎然中天揭,浮云亦有闲”,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闽地山川的壮丽景色。“皎然中天揭,浮云亦有闲”,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阳光灿烂地照耀着天空,万里晴空一碧如洗;浮云悠然自得,悠闲地飘过蓝天,给人们带来一份轻松与惬意。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闽地的山川风光。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在诗人看来,大自然的美景是如此令人陶醉,以至于让那些浮云都显得如此悠闲自在。然而,诗人自己却因为宦海沉浮,而无法像浮云一样自由自在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种对比更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福清城外闽地山川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宦海沉浮中的孤寂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