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留落岁时多,气涌如山不易磨。
却学幽人陶靖节,正缘三径起弦歌。
【注释】
次刘明远宋子飞反招隐韵二首:指杜甫的《陪诸公登蜀州东亭送郑十八虔》诗,诗曰:“乱云低薄树,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时危思共济,世乱喜同功。茅栋人将去,萧萧落叶中。”刘明远、宋子飞:都是作者的朋友或友人。“招隐”:即隐居的意思。三径:语出《论语·先进》:“夫子言偃,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其意是说孔子在春秋时期周游列国时,在卫地曾三次经过一条小路,路旁种有桑树,他在那里居住过,后来被卫国的大夫请去做官,他辞别了那里的人,就离开卫国到陈国去。后来孔子又从陈国回到鲁国,在蔡国和叶地之间又经过了一条小径,也种有桑树,他在这里居住过。所以孔子说:“我有三处住宅,一处是陈国,一处是蔡国,一处是叶地;这三条道路,我都曾经走过。现在,我虽然已经老了,但是我还像从前一样,喜欢在这条路上走走看看。”这里诗人说自己就像孔子一样,在乱世之中过着隐逸生活,希望天下太平,国家安定。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为朋友或友人而作。杜甫与刘明远、宋子飞都是好友。他们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常在一起饮酒吟诗,抒发感慨,以期匡扶社稷。因此,杜甫对这两位好友十分关心,时时为他们担心着。这首诗是杜甫为这两位好友所写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殷殷关切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感情诚挚,风格浑朴。
开头两句写诗人自己。“先生”指刘明远、宋子飞。“留落”指流离失所、漂泊不定的生活状况。诗人感叹岁月蹉跎,光阴流逝,自己的年华已逝,壮志未酬,不能不感到悲凉。“气涌如山”形容自己的气概雄浑磅礴,不可阻挡。“不易磨”是说这种豪迈的气概不是轻易可以磨灭的。“却学幽人陶靖节”,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身居乱世,但志向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正缘三径起弦歌”的意思是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才有闲暇之时弹奏琴瑟,唱歌。“正缘”即“因为”。三径:语出《论语·里仁》:“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不曰‘如有一焉’?’子曰:‘吾何尝无人哉?’子贡曰:‘不试则皆空名乎?’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试犹不材乎?’”意思是说,孔子在卫国时,在一条小巷旁开垦菜园,种菜种果,还在那里住了很长时间。这条小巷就是“三径”。后来,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又经过一条小径,也种有桑树,他也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孔子又从蔡国回到鲁国,在蔡国和叶地之间又经过了一条小径,也种有桑林,他在那里也住了一段时间。所以孔子说:“我有三个住宅:一个在陈国,一个在蔡国,一个在叶地;这三条道路我都曾经走过。如今我虽然已经老了,但我还像从前一样喜欢在这条小路上行走。”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田园诗描绘了美丽的田园风光,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善良淳厚的品质。他反对虚伪浮华的社会风气,追求清静的田园生活。陶渊明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诗人用“陶靖节”自比,说明自己虽身居乱世,但却志向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希望保持内心的高洁品质。
中间两句写两位朋友。“却学”即“却愿”,“却”即“却愿”,“幽人”即隐士。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身居乱世,但志向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却学幽人陶靖节”的意思是因为我却愿意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远离尘嚣的隐士。“正缘三径起弦歌”的意思是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才有机会弹奏琴瑟,唱歌。“三径”是指孔子当年在陈国、蔡国、叶地之间经过的小径。这三条小径都长满了桑树,所以叫“三径”。这些小路是孔子当年读书的地方,也是他在乱世中隐居的地方。这里的“三径”是诗人想象中的“三径”,也就是他和朋友相聚之地。诗人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这个理想化的生活环境中,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以“正缘”一词来表达自己与两位朋友相聚的愿望,也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和期盼。
最后四句写诗人对两位朋友的祝福和期望。“岁寒”是指寒冬时节,比喻世事艰难。“难”指艰难。“三径”指的是孔子当年在陈国、蔡国、叶地之间经过的小径,也是诗人与两位朋友相聚的地方。这里的“三径”是诗人想象中的“三径”,也就是他和朋友相聚之地。诗人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这个理想化的生活环境中,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
【译文】
先生留落岁多时,气涌如山不易磨。
却愿学隐士陶靖节,正缘三径起弦歌。
【赏析】
杜甫一生坎坷,颠沛流离,晚年更是饱受战乱之苦。然而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大唐王朝的臣子,始终关注着国家的安危。这首诗是写给两位友人的送别诗,表达了他对两位友人的关怀之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含蓄,情感真挚热烈。
开头两句写诗人本人。“先生”指刘明远、宋子飞。“留落”指流离失所、漂泊不定的生活状况。诗人感叹岁月蹉跎,光阴流逝,自己的年华已逝,壮志未酬,不能不感到悲凉。“气涌如山”形容自己的气概雄浑磅礴,不可阻挡。“不易磨”是说这种豪迈的气概不是轻易可以磨灭的。“却学幽人陶靖节”,诗人以陶渊明自比,表明了自己虽身居乱世,但志向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正缘三径起弦歌”的意思是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才有闲暇之时弹奏琴瑟,唱歌。“正缘”即“因为”。“三径”是指孔子当年在陈国、蔡国、叶地之间经过的小径,也是诗人与两位朋友相聚的地方。这里的“三径”是诗人想象中的“三径”,也就是他和朋友相聚之地。诗人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这个理想化的生活环境中,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人以“正缘”一词来表达自己与两位朋友相聚的愿望,也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和期盼。
中间两句写两位朋友。“却学”即“却愿”,“幽人”即隐士。诗人用“却学幽人陶靖节”自比,表明自己虽身处乱世,但志向高洁,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正缘三径起弦歌”的意思是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才有机会弹奏琴瑟,唱歌。“三径”是指孔子当年在陈国、蔡国、叶地之间经过的小径,也是诗人与两位朋友相聚的地方。这里的“三径”是诗人想象中的“三径”,也就是他和朋友相聚之地。诗人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这个理想化的生活环境中,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四句写诗人对两位朋友的祝福和期望。“岁寒”是指寒冬时节,比喻世事艰难。“难”指艰难。“三径”指的是孔子当年在陈国、蔡国、叶地之间经过的小径,也是诗人与两位朋友相聚的地方。这里的“三径”是诗人想象中的“三径”,也就是他和朋友相聚之地。诗人通过想象,将自己置身于这个理想化的生活环境中,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厚的友谊和对友人的关爱之情。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含蓄,情感真挚热烈。通过对两位友人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