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辞可以验人心,心地开明辞必明。
试把正人文字看,何尝巧滞与艰深。
【注释】
“因辞”二句:意谓通过言辞来观察人心,如果心地开阔明澈,那么他的言辞也就必定光明透彻。“试把正人”三句:意即如果把正直的人的文章拿来一看,那就会发现他的文字并没有巧饰滞涩与艰深晦涩之弊。
【赏析】
《训蒙绝句》(其一)是一首劝学诗,作者为宋代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这首诗是他们教导其弟程门立业之作。《训蒙绝句》共二首,此篇是第一首。程颢在《二程遗书》中说:“学者学言而不知言,则无以言。今人之患,只是好谈理义。”又说:“凡道字,须是理会得道理方始说得,若只恁么便说,便是不识道理。”程颐在《遗书》中也说:“读书切戒在虚浮。古人有云:‘读书有三到,谓:谓:一要精熟,二要熟读,三要详思。’真能读书记名数,乃有增益。”因此,他们强调读书应注重实践,不能空谈理论,更不能脱离实际。
程颢、程颐兄弟二人的这些言论,反映了宋代理学家重实践、轻思辨的特点。他们的这种思想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诗开篇两句是说,人们常常通过言辞来观察一个人。如果这个人的内心非常开阔明亮,那么他的言辞也就必然是光明透彻的,毫无隐晦之处。这是从正面说明一个道理。接下来两句是说,如果把正直的人的文章拿来一看,就会发现其中并没有巧饰滞涩与艰深晦涩之弊。这是从反面来说的,即正直的人文章写得明白晓畅,没有花俏和艰深的弊病。这两句话都是说文质相称,也就是“言之有物”,而不是“巧饰滞涩”。
整首诗表达了程颐兄弟对于学问的看法,即学习应该重视实践,不要空谈理论,更不要脱离实际。同时,他们也强调了文章应当文质相称,言之有物,而不是巧饰滞涩。
这首诗的用意在于劝勉人们要注重实践,不要空谈理论,同时也要重视文章文质相称的原则。这对于当时的学术界来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