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
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
飞峰上灵秀,众壑下清美。
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
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
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
当年谢康乐,弦绝今已矣。
水碧复流温,相思五湖里。
【注】
1.《庐山杂咏》十四首:唐白居易的组诗。
2.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当时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等游学的场所。
3.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奉承作者之意。
4.连山西南来:即指庐山,因山形似西北东南向的屏风,故称“屏风山”,又名匡山。庐山以奇石怪岩著称,有七十二峰,三面群峰环绕。
5.干霄几千仞:干霄是天穹的意思,几仞是古长度单位,一仞八尺。形容高峻入云。
6.据地三百里:据地是指耸立在地面。三百里是古代面积单位,这里形容山峰巍峨挺拔。
7.飞峰:直上云天的山峰。灵秀:秀丽神奇。
8.众壑:众多深壑。清美:清澈美丽。
9.逮兹:到此。势力穷:势衰力竭。
10.犹能出奇伟:依然能够展现出雄伟奇特的景观。
11.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谁点燃了丹炉里的火焰和煮水的玉壶。
12.客来争解带:客人来到时争相解下腰带。
13.万劫付一洗:用尽万世的尘垢,才能洗净。
14.谢康乐:南朝宋诗人谢灵运,号康乐公,曾为庐山名士,后人常以“谢庐”泛指庐山。
15.水碧复流温:水流如碧玉般清凉,又流动着温暖。
16.相思五湖里:指思念之情如同五湖水一样广阔无垠。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庐山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前四句写庐山山形的雄伟壮观。“连山西南来,中断还崛起”,“连山”,指的是庐山连绵起伏的山脉;“西南来”、“中断”、“崛起”,则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的轮廓和形态。“干霄几千仞,据地三百里”,进一步强调了庐山的高峻险峭。这两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将庐山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四句是对庐山美景的详细描绘。“飞峰上灵秀,众壑下清美”,通过对庐山飞峰和深谷的描绘,展现了庐山的自然之美;“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则是对庐山温泉的赞美,既表现了庐山的天然美景,也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后四句则是作者对庐山的感慨之作。“逮兹势力穷,犹能出奇伟”,虽然现在的庐山已失去了昔日的辉煌,但其仍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谁燃丹黄焰,爨此玉池水”,则表明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庐山的美景永远不会消失;“客来争解带,万劫付一洗”,则表达了人们对庐山美景的深深向往和无尽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对永恒美好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