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游九日山,散发岩上石。
仰看天宇近,俯叹尘境窄。
归来今几时,梦想挂苍壁。
闻公结茅地,恍复记畴昔。
年随流水逝,事与浮云失。
了知廓然处,初不从外得。
遥怜植杖翁,鹤骨双眼碧。
永啸月明中,秋风桂花白。

寄题九日山廓然亭

昨游九日山,散发岩上石。
仰看天宇近,俯叹尘境窄。
归来今几时,梦想挂苍壁。
闻公结茅地,恍复记畴昔。
年随流水逝,事与浮云失。
了知廓然处,初不从外得。
遥怜植杖翁,鹤骨双眼碧。
永啸月明中,秋风桂花白。

注释:

  1. 昨游九日山,散发岩上石:昨天游览了九日山,在山上放下长发,躺在岩石上休息。
  2. 仰看天宇近,俯叹尘境窄:仰望天空,发现距离很近;低头感叹世俗的境界狭窄。
  3. 归来今几时,梦想挂苍壁:我回来已经有多久了?我梦想着挂在墙上的苍壁。
  4. 闻公结茅地,恍复记畴昔:听说您在这里建起了茅屋,恍然间仿佛记起以前的事情。
  5. 年随流水逝,事与浮云失:岁月像流水一样逝去,事情就像飘动的云一样消失。
  6. 了知廓然处,初不从外得:明白了那种超脱世俗的境界,最初并不依赖于外界获得。
  7. 遥怜植杖翁,鹤骨双眼碧:远远地同情那位拄着拐杖的老者,他有着如鹤般的骨骼和明亮的双眼。
  8. 永啸月明中,秋风桂花白:永远地呼啸在明亮的月光下,秋风中盛开的桂花洁白如雪。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寄情于景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超脱世俗境界的追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对山水之美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领悟。通过对比“天宇”和“尘境”,突出了诗人追求高洁、超脱世俗的精神风貌。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植杖翁”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长者智慧和精神风貌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