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抹斜斜三两枝,色香相亚恰相知。
沙寒水浅魂初醒,月落窗空影半攲。
岂是物华甘寂寞,且须岁晚共扶持。
向来淮浦潇湘岸,绝爱萧萧雪打时。
淡抹斜斜三两枝,色香相亚恰相知。
沙寒水浅魂初醒,月落窗空影半欹。
岂是物华甘寂寞,且须岁晚共扶持。
向来淮浦潇湘岸,绝爱萧萧雪打时。
赏析:
朱复之的《王补之梅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与竹在冬日中的孤独与坚韧,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以及生命力的深深敬畏和热爱。
首句“淡抹斜斜三两枝”描绘了梅花与竹子在冬季中稀疏的景象,用“淡抹”形容其颜色不浓重,“斜斜”则描绘其姿态,给人以柔和而优雅的感觉。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梅花竹子的自然美,也透露出诗人对它们独特气质的欣赏。
“色香相亚恰相知”进一步描绘了梅花与竹子的香气及其相互之间的和谐感。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让人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这种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投入地感受诗中的情感世界。
“沙寒水浅魂初醒”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官体验,描绘了梅花与竹子在寒冷的环境中依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里的“魂初醒”不仅仅是指植物本身,更多的是象征着生命的觉醒和重生。这种描写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更赋予了梅花与竹子以生命的象征意义。
后两句“岂是物华甘寂寞,且须岁晚共扶持”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到理解及对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对梅花与竹子在冬日中的孤独和坚韧的赞美,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即使面对困境和寂寞,也要勇敢地面对,互相支持。
最后一句“向来淮浦潇湘岸,绝爱萧萧雪打时”将读者的视野扩展到更广阔的自然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热爱。这不只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自然美的赞颂和追求。
《王补之梅竹》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对自然美的深刻反思。它通过对梅花与竹子的细致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