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釭和气散氤氲,忽作元珠吐穗新。
膏脉破芽非藉手,敷芳成艳不关春。
疑猜海角天涯事,搅乱衾寒枕冷人。
我欲生怜心焰上,何妨好客致清贫。
灯花
《灯花》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灯花从生到落的过程。灯花是一种在古代常用于祭祀的植物,其形状如灯芯,因此得名。诗中通过对灯花生长、开花至凋落的全过程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译文:
兰缸中的灯光温暖而柔和,仿佛有氤氲的烟雾弥漫。
忽然之间,像元珠一样绽放出新芽,生机盎然。
膏脉破开,嫩芽生长,无需借助外力,自然成景。
芳香四溢,美丽动人,并非仅仅因为春天的到来。
猜测着海角天涯的事情,搅乱了寒冷的被褥和枕头。
我内心生出怜惜之意,想在心火上添些温情,但又能有什么妨碍?
好客之人可以致贫,为何不好客却要忍受清贫呢?
赏析:
本诗以灯花为题,通过描绘灯花从生到落的过程,寓意生命之短促无常。首句“兰缸和气散氤氲”描绘了兰缸中温暖的灯光,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第二句“忽作元珠吐穗新”,则将灯花比作元珠,形容其绽放出新芽,生机勃勃。第三句“膏脉破芽非藉手,敷芳成艳不关春”,进一步强调灯花的生长无需外力干预,且其芬芳美丽并不依赖于春天的到来。这两句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诗人转向人的生活状态,用“疑猜海角天涯事,搅乱衾寒枕冷人”来表达内心的不安和困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因生活困境而产生的孤独感。
最后两句“我欲生怜心焰上,何妨好客致清贫”,则是诗人自我反思的结果。他希望在心火之上添加一些温情,以此安慰自己的心灵。同时,他也意识到好客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忍受清贫的生活。这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于个人价值的肯定。
这首诗以灯花为引子,通过对生命、自然、人生等方面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哲学和丰富的情感世界。它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给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