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亲千里不辞遥,咫尺衡门接市桥。
万卷舌端真历历,一丘胸次更嚣嚣。
【注释】
和几叟:和凝,字子升,公元921-公元997年在世。北宋词人。南唐时为中书舍人。后主时官至太尉。善属文,尤工词。《花间集》称其词“绮丽精工”。有《香奁集》。此诗作于公元962年(宋太宗淳化二年)。几叟:指李昉,字明叔,号几叟,宋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公元925-公元987年在世。曾主编《太平御览》等。此诗作于淳化三年(公元992年)。
衡门:衡门,古代宫门名,以两柱横木为门枢,故称衡门。借指家门或隐居之地。市桥:市桥,指市集上的桥。借指繁华之地。一丘:指小土山。一丘胸次,即心胸狭隘之意。嚣嚣:纷乱不安的样子。
赏析:
此诗是一首赠别之作。诗人和几叟在南浦江畔相遇,相互倾谈甚欢,遂写下十绝句寄给几叟,以示友情。全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音乐性。
首句“心亲千里不辞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虽然彼此相隔千里,但作者并不感到疏远,反而更加思念友人。这一句中,“心亲”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千里”则表明了距离之远,“不辞遥远”则表明了作者的决心和勇气。这一句既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又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第二句“咫尺衡门接市桥”进一步描绘了两人相聚的情景。“咫尺”表示距离很近,“衡门”指的是普通的门,而市桥则是繁华之地的象征。这一句通过对比,突出了二人相聚的珍贵。这里的“衡门”和“市桥”都是作者精心挑选的意象,它们既代表了普通的生活场景,又暗示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第三句“万卷舌端真历历”则进一步描绘了作者与友人的交流情景。“万卷”表示知识渊博,“舌端”指的是口才,“历历”表示清晰明了。这一句强调了两人之间的学问交流,他们不仅在学识上互相切磋,更在言语表达上下足了功夫,使得他们的交流充满了智慧和魅力。
第四句“一丘胸次更嚣嚣”则进一步描绘了两人的心态。“一丘”指的是小土山,“胸次”指的是心胸或者胸怀。这一句表达了两人在交流过程中心境的变化。他们从一开始的相互倾听,到最后的相互启发,心境都变得更加开阔和活跃。这种心境的变化不仅体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反映了他们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
这首诗通过对两人相聚的描写和交流的过程,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卓越的才华。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的感激之情和对未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