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四转入曹溪,飞盖干霄日为低。
人定忽闻钟不嗄,饮香休问水流西。
桄榔子熟旒珠重,豆蔻丛深扇羽齐。
郁郁苍苍千嶂里,犯寒犹著一蝉嘶。
丙寅年十月游览南华。
过去五年四次转学到曹溪,乘坐的车子高耸入云。
人静下来突然听到钟声不响,不要询问泉水往西流。
桄榔子成熟了像旒珠一样重,豆蔻丛里长满了扇羽齐。
郁郁苍苍千嶂里,寒意逼人还听得见蝉嘶。
注释:
- 游南华:游览南华寺。
- 五年四转入曹溪:作者自谦地表示自己五次进入曹溪学习禅宗教义。五、四年在这里都指代“五年”。
- 干霄日为低:指在曹溪学佛时,虽然身处高位却如履平地。
- 人定:指人定时刻,即黄昏后。
- 不嗄:指声音不哑。
- 饮香休问水流西:意思是不要问我水从哪里来。
- 桄榔子:槟榔树的果实,又称“益智”,可入药。
- 旒珠重:形容果实饱满圆润。
- 豆蔻:指未成熟的豆子。
- 扇羽齐:用来形容枝叶茂盛的样子。
- 犯寒犹着一蝉嘶:意思是即便在寒冷的环境中,也有蝉鸣之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丙寅年(公元960年)十月游览南华寺时所写。诗中通过描绘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和景物,以及诗人自身的感受和体验,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的认同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禅宗思想的推崇和接受程度。
诗的前两句“五年四转入曹溪,飞盖干霄日为低。”描绘了诗人五年四次进入曹溪学习禅宗教义的情景,以及他乘坐的车子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这里的“干霄”一词形容天空极高,而“为低”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第三句“人定忽闻钟不嗄,饮香休问水流西。”则是诗人在夜晚静谧的时刻,忽然听到寺院的钟声,不再关心水的流向何处。这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在修行过程中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同时,“饮香休问水流西”也传达出诗人对于世事纷扰的淡泊与超然。
第四句“桄榔子熟旒珠重,豆蔻丛深扇羽齐。”描绘了寺院周围自然景观的美丽,以及槟榔树果实的丰满和豆蔻树丛中的扇形叶。这些景物都是作者所熟悉的,也与他的内心世界产生了共鸣。
第五句“郁郁苍苍千嶂里,犯寒犹著一蝉嘶。”则是诗人在山涧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生机,尽管环境寒冷,但依然有蝉鸣声相伴。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也传达出他内心世界的坚韧与执着。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佛教教义的认同和追求,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禅宗思想的推崇和接受程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