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龙衔尾转山房,饮足寒清滴夜长。
曾问鞠穷目眢井,为焚安息坐胡床。
千山从此俱蒙润,一线才通未可量。
六月炎方了无暑,谁知世上有清凉。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创作背景;然后逐句解读,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注意答题时先指出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明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最后点出效果和作用即可。

此题要求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因此要逐句解读。

“南华”两句:指僧人在南华山卓锡泉边建寺居住。竹龙,指山中的竹子。衔尾转,形容竹影摇曳。山房,指僧舍。饮足,指泉水甘美,喝得饱醉。寒清滴夜长,指泉水清凉如水,夜晚也滴答不断。

“曾问鞠穷目眢井”两句:指僧人曾在穷困时投宿在井下。曾,过去。穷,困乏穷窘。眢,音jué,井底。为燃灯火以取暖,坐在地上,故称胡床。

“千山从此俱蒙润”两句:指从此群山都沾受佛祖的恩泽了。千山,指许多山峰。蒙润,沾湿润泽。

“六月炎方了无暑”两句:意思是六月里炎热之至,却一点也没有酷暑之感。

【答案】

①第一联写诗人与隐者同游山中所见景物。②第二联写隐者因生活贫困而投宿在井下。③第三联写隐居者在山中修行,得到佛祖的庇佑。④第四联写诗人看到群山沐浴在佛祖的恩泽下而感慨万分。⑤第五联写诗人在炎热的六月里仍感受到凉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