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酴醾送春归,南风亦复吹戎葵。青女不瘦芙蓉肌,雪中山茶火争辉。
此开彼落相背驰,安得坐隅皆见之。剑南老人来解衣,好手不免如徐熙。
萧然四幅十二枝,规模一出众史卑。妙处天授非人为,右军字画少陵诗。
后来纵好难并驰,传观左右识者谁。爱画入骨吾一痴,惜哉不获坡谷题。
何妨扰扰俗眼疑,秀野前后花成帷,按图求之君自知。
【注释】
过秀野亭观赵昌花:经过秀野亭观赏赵昌的花。
酴醾(tu mí):一种花卉,亦称“木犀”。
芙蓉肌:指荷花的肌肤。
雪山茶火争辉:形容花朵盛开,光彩夺目。
安得坐隅皆见之:怎么能让我坐在一旁看到所有的花朵。
剑南老人:指赵昌,字昌之,四川成都人,唐宣宗大中年间进士,官至秘书少监,工书画。
萧然四幅十二枝:形容赵昌画的牡丹非常生动。
规模一出众史卑:规模超过了历代著名画家,却比不上杜甫的诗。
妙处天授非人为:这画的妙处在于天分,不是人为的技巧。
右军:指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
徐熙:唐代著名画家,擅长写生。
爱画入骨吾一痴:我对画的痴迷,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坡谷:指宋代诗人黄庭坚、陈师道。
何妨扰扰俗眼疑:何必让那些世俗的眼光产生疑惑。
扰扰:纷乱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赵昌的一幅《牡丹图》,通过描绘这幅画,表达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赞美和追求。全诗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赵昌的画技高超,也反映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深厚情感。
首句“牡丹酴醾送春归”,以牡丹和酴醾来比喻春天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接着两句“南风复吹戎葵”,用“南风”和“戎葵”来象征春天的离去,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不舍之情。
第三句“青女不瘦芙蓉肌”,用青女来象征冬天的严寒,用芙蓉肌来象征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第四句“雪中山茶火争辉”,用雪中的山茶花来象征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第五句“此开彼落相背驰”,以牡丹和酴醾来比喻春天的离去和夏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之情。第六句“安得坐隅皆见之”,以坐隅来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第七句“剑南老人来解衣”,用剑南老人来象征赵昌本人,表达了诗人对赵昌的敬仰之情。第八句“好手不免如徐熙”,以徐熙来象征赵昌本人,表达了诗人对赵昌技艺的赞赏之情。
第九句“萧然四幅十二枝”,用四幅十二枝来形容赵昌的画作,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细节的观察和欣赏之情。第十句“规格一出众史卑”,用规格来象征画作的整体效果,用史卑来比喻其他画家,表达了诗人对赵昌超越他人的评价。
第十一句“妙处天授非人为”,以天授来象征画家的天赋,表达了诗人对赵昌技艺的赞叹之情。第十二句“右军字画少陵诗”,以字画来象征画家的作品,以少陵诗来象征杜甫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两位大师作品的钦佩之情。
最后两句“后来纵好难并驰,传观左右识者谁”,用后来的好来对比先前的好,表达了诗人对赵昌技艺的高度认可。
整首诗通过对赵昌画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绘画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