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骨怯风露,愁怀厌甲兵。
人居绝域久,月向此宵明。
轮仄初经汉,光分半隐城。
迟迟不肯下,应识异乡情。
注释:
十七夜对月 —— 指农历的十五日夜晚,即中秋之夜。
病骨怯风露 —— 我的身体虚弱,害怕风和露气。
愁怀厌甲兵 —— 忧愁的心情厌倦了战争。
人居绝域久 —— 长时间生活在边远荒僻之地。
月向此宵明 —— 此宵明月格外明亮。
轮仄初经汉 —— 月亮运行至牛郎星和织女星之间,称为“秋分”。
光分半隐城 —— 月光在天空中被分成一半,一半隐没在城中。
迟迟不肯下,应识异乡情 —— 月亮久久不下落,应当知道这是异乡之人所望见的月景;意思是说,即使自己身在异乡,但看到这轮明月仍然会思念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他乡时所作,写于中秋佳节。诗以“对月”为题,借咏赏中秋之月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联点出题目中的“对月”,交代时间、地点、环境。颔联两句写自己身体虚弱,厌恶战争,长期生活于边远荒凉之地,更衬托出“对月”时的孤寂心境。颈联写“对月”所见,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秋夜月图:一轮明月高悬夜空,月光洒满大地;月光映照出半个城影,使月亮显得格外明亮。尾联抒发自己的情感。虽然身处他乡,但看到这轮明月,仍会感到思念故乡的情怀。全诗构思新颖,意境清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争的厌恶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