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英春殿鸣鞘歇,神武天临光下澈。
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王郎年十八。
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抨使传道。
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
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
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
淫朋嬖党初相慕,濯发洒心求易虑。
翩翩辽鹤云中侣,土苴尪鸱那一顾。
迩来器业何深至,湛湛具区无底沚。
可怜一点终不易,枉驾殷勤寻漫仕。
漫仕平生四方走,多与英才并肩肘。
少有俳辞能骂鬼,老学鸱夷漫存口。
一官聊具三径资,取舍殊涂莫回首。
【注释】
集英春殿:指皇宫中。鸣鞘:古代乐器,以木为柱上安铜制鼓膜。歇:停止。光下澈:光线直达水底。鸿胪:汉代太常寺的属官,主管接待外国使臣。白面王郎:指王涣之,王涣之年少时即有文名。第一声:指科举考试中的状元第一名。敲抨:弹琴。传道:传授道理。衣锦东南:指在东南地区做官显赫,衣锦,穿华美的衣服。棘璧:形容山高而险峻。清照:明亮清澈的样子。襄阳野老:指王涣之。渔竿客:指隐居不仕的人。纷华:繁华。古书:《论语》等古代典籍。岸帻:整理冠带。淫朋嬖党:指奸佞之徒。相慕:相互羡慕。濯发洒心:洗去头发,洗去心思。易虑:改变心意,求得解脱。辽鹤云中侣:比喻高洁之士,如天上飞翔的白鹤一样,不受世俗污染。土苴:侮辱,轻视。尪鸱:弱小的鸟。那一顾:表示不屑一顾。迩来:最近。器业:器度和才艺。何深:多深。湛湛:深湛。具区:《庄子·逍遥游》中提到的大泽,今浙江嘉兴市附近。无底沚:没有边际的沼泽地。点:通“颠”,极点。枉驾:屈尊驾车来访。漫仕:闲散无事的官员。漫:随便。三径:三条小路,泛指隐居之所。俳辞:指诙谐的言辞。谩骂鬼神:对鬼神进行讥讽谩骂。鸱夷:传说中商朝末年伯夷、叔齐兄弟披发入山的故事,后世用“鸱夷”指代隐士。漫存口:空谈,随意说几句。聊:姑且。三径资:三条小路的资源。取决:决定。殊途:不同的道路。莫回首:不要回头。
【赏析】
此诗是送别诗,王涣之与友人相约出游,诗人在送别之际,写下了这首五言绝句《送王涣之彦舟》。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六句写送别时的情态与赠言;后两句则写王涣之出远门的情景。这首诗语言朴实,风格平易,但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王涣之的期望与祝愿。
诗的前六句主要描写了诗人送别时的情景与心情。开头两句“集英春殿鸣鞘歇,神武天临光下澈。”描绘了皇宫中乐器停止演奏,皇帝在天庭下接受百官朝拜的景象。这两句既写出了皇权的威严,也暗含着对王涣之出仕朝廷的祝愿。接着两句“鸿胪初唱第一声,白面王郎年十八。”则描述了王涣之少年成名、才华出众的情景。这两句不仅赞美了王涣之的才华,也表达了诗人对他未来的美好期许。
后六句则是写王涣之出远门的情景。“神武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抨使传道。”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王涣之出仕朝廷的期望,希望他能继承先人的遗志,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暗示了官场的竞争与斗争。“衣锦东南第一州,棘璧湖山两清照。”则描绘了王涣之出仕后的生活状态,他在东南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他的隐居生活也十分清幽宁静。这两句既展现了王涣之的才华与成就,也表现了他的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品格。
最后两句“襄阳野老渔竿客,不爱纷华爱泉石。”“襄阳野老”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字号,这里借指王涣之。这两句表达了王涣之对名利的淡然态度,他并不追求繁华富贵,而是喜欢山水之间的自然风光和宁静生活。这与诗人自己的隐居生活和思想境界有着相似之处。最后两句“相逢不约约无逆,舆握古书同岸帻。”则是描述两人相见的情景。这两句表明了两人虽然初次见面,却能够彼此欣赏对方的优点,无需强求,共同品味古书的乐趣。这不仅体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也展示了他们高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整首诗通过对王涣之出仕前后生活的描绘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期望与祝福,同时也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操。诗中的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感人,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