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登鉴远楼,下视皇天荡。
思挹落落人,凭栏揽万象。
忽逢西浦士,谈彩何萧旷。
养成谷口名,行见青藜杖。
山色且淡浓,沤鹭翩下上。
渔舟何者子,伫目看烟浪。

【译文】

每次登上鉴远楼,俯视皇天荡。

想汲取落落的人,凭栏览万象。

猛然遇见西浦士,谈彩何萧旷。

养成谷口名,行见青藜杖。

山色且淡浓,沤鹭翩下上。

渔舟何者子,伫目看烟浪。

【注释】

①“每登”二句:言每次登上鉴远楼,俯瞰皇天荡。皇天荡,水名,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北,长江中流北岸。

②思挹:想汲取。落落人:指志向高洁的人。

③凭栏:倚栏杆。揽万象:揽览天下万物。

④忽逢:突然遇到。西浦士:即西施(前317—前291年),春秋末年美女,姓施氏,浙江会稽郡诸暨县(今浙江诸暨)人。原为越王勾践的妃子,后被吴王夫差霸占。夫差败亡后,她曾侍奉越王。相传在苎萝山上采桑时,被越王勾践发现,并献于吴王夫差。

⑤谈:谈论,说。彩何:色彩如何。萧旷:潇洒超脱。

⑥养成:指陶弘景隐居茅山时所居地,故址在今江苏省句容县西南。《宋史·隐逸传》载:“山有松石堂、琴室、读书岩、栖真馆、白石坛、玉局峰等,皆弘景修炼之所。”谷口名:陶弘景号华阳隐居(陶隐居)或华阳隐居先生(陶先生),因居华阳山而得名。青藜杖:指道士所用的手杖,多用青玉制成,形似藜草而长,柄端有横木。古代道士常以青藜杖为标志。

⑦山色:山的颜色。淡浓:指山的颜色深浅不一。

⑧沤鹭:大雁。翩下上:飞起又落下。

⑨鱼舟:渔船。何者子:是谁的儿子?伫目:凝望,凝视。

【赏析】

《奉酬山甫》是唐代文人李嘉佑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在登临鉴远楼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山甫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每登鉴远楼 ,下视皇天荡。”诗人登临鉴远楼,俯瞰广阔的天地,感叹自己的渺小与伟大。这里,诗人运用夸张手法,将“皇天荡”描绘成一片辽阔无垠的水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惊叹。颔联“思挹落落人,凭栏览万象。”诗人站在高处,仰视天空,心中涌现出对那些志向高洁之士的敬仰之情。他渴望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探讨天地间的奥妙。颈联“忽逢西浦士,谈彩何萧旷。”诗人在山水之间偶遇一位西浦士,与他畅谈人生,感慨万千。他羡慕这位西浦士的生活态度,那种潇洒超脱的境界令他向往不已。尾联“养成谷口名,行见青藜杖。”诗人希望结交像陶弘景那样的朋友,一起隐居山林,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宁静。这既是对陶弘景的赞美,也是自己理想生活的写照。

这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感人。诗人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交往的描写,展现了他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理解与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