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风起西北,万艘皆乘便。
今风转而东,我舟十五纤。
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贱。
船工怒斗语,夫坐视而怨。
添槔亦复车,黄胶生口咽。
河泥若祐夫,粘底更不转。
添金工不怒,意满怨亦散。
一曳如风车,叫啖如临战。
傍观莺窦湖,渺渺无涯岸。
一滴不可汲,况彼西江远。
万事须乘时,汝来一何晚。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吴江舟中所作。诗中描述了船只在西北风和东南风之间的摇摆,船工的劳动状况以及他们的怨气。
首两句“昨风起西北,万艘皆乘便。”描绘的是昨天西北风起时,所有的船只都顺风航行。这表达了当时人们利用自然条件进行航行的情况。
第三四句“今风转而东,我舟十五纤。力乏更雇夫,百金尚嫌贱。”则转向了今天,西北风已经转向东方,而我所在的船舶也不得不转向,因为船身过于纤细,无法承受风力。为了弥补损失,需要雇佣更多的船工来拉纤。但船工们对此却感到不满,认为报酬太低,不值得他们辛苦工作。
接下来五句“船工怒斗语,夫坐视而怨。”进一步描述了船工们的不满情绪,他们在争执时甚至用语言攻击对方,而雇主只是在旁边看着,并不加以制止。这种矛盾和冲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
第七八句“添槔亦复车,黄胶生口咽。”则描绘了船只在行驶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工具来进行调节。这些工具被称为“黄胶”,它们的作用是将水流引入船舱以保持船只稳定。然而,由于船工们的工作强度过大,他们的口部出现了严重的疼痛。
第九十句“河泥若祐夫,粘底更不转。添金工不怒,意满怨亦散。”则进一步描写了船工的辛苦。河水被用作润滑剂以减少摩擦,使得船体能够平稳地行驶。尽管船工们的抱怨并没有得到解决,但他们仍然感到满足,因为这让他们能够继续工作。
第十一十四句“一曳如风车,叫啖如临战。”则形象地描述了船只在行驶过程中的颠簸状态,就像是一场激烈的战斗。而船工们则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工作,他们的声音就像是战斗呐喊一样响亮。
最后六句“傍观莺窦湖,渺渺无涯岸。一滴不可汲,况彼西江远。”则描绘了船只周围的环境。莺窦湖是一个宁静的湖泊,但船工们却只能在这里等待船只的到来。而西江的水源虽然广阔,但却无法直接取用。这种困境使得整个船队都陷入了困境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船只在两种不同风向下的运行情况的描述,展现了船工们的辛勤努力和生活困境。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不公和贫富差距的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