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寒相倚,云窗晓共开。
闲身方外去,幽意静中来。
坠响风随箨,移阴日上苔。
迟留秋更夜,待月露盈杯。
【注释】:
竹阁:指承天寺的竹林中的竹楼,为范公所建。
竹石寒相倚:竹子与石头互相依偎着。
云窗晓共开:云彩般的窗户在清晨一起打开。
方外去:离开世俗的地方。
幽意静中来:安静中带来深深的意境。
坠响风随箨(tuò):风声如鼓点般清脆,随风落下的笋壳像鼓皮一样。
移阴日上苔:阳光移动,使苔藓也向上生长。
迟留秋更夜,待月露盈杯:秋天的夜晚,我在这里等待着月光,让它滴在我的杯中。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通过描写作者与范公一同登临竹阁,观赏自然景色,抒发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竹石寒相倚”一句,用“竹石”作为主体,形象地描绘出竹林中的竹子和石头相互依偎的景象。竹子和石头都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景物,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形态和特征,但在这首诗中,它们被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种结合不仅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还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理解。
“云窗晓共开”一句,通过“云窗”这一意象,将天空与竹林联系起来。云窗即天空之窗,它让阳光洒入竹林,照亮了整座竹楼。这一景象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还让人感受到了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与范公共同欣赏美景的情景,增添了诗歌的情感色彩。
“闲身方外去,幽意静中来”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心境变化。“闲身”表示诗人暂时放下尘世烦忧,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之中;“幽意”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远。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与范公在竹林中的互动过程,还展现了他们共同体验自然之美的过程。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世纷扰的人生态度。
“坠响风随箨(tuò), 移阴日上苔”两句,通过描绘风声和阳光的变化来体现时间的流逝。这里的”坠响”和”移阴”分别形象地描述了风声和阳光的运动状态,它们仿佛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换。这种变换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还暗示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珍惜与留恋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竹林中的自然景观,并通过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于自然之美的体验与感悟。诗人通过对竹林、风声和阳光等元素的描绘,传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远离尘世纷扰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