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落不离根,菊槁不离枝。
人怀父母心,岂愿生别离。
皇路謇幽蔽,民用婴百罹。
南枝栖越鸟,忍逐北风飞。
北风藐万里,分此无回期。
骨朽化为尘,魂魄将南归。

木叶黄落而不离其根,菊花凋谢而不离其枝头。

人怀有父母之心,怎会愿意离别而去。

皇路之上,道路坎坷而幽深蔽塞,百姓受此苦难而遭百难。

南方树枝上的越鸟,不忍随北风离去。

北风猖狂地吹过万里,分不开的南北没有归期。

骨骼腐朽化为尘土,魂魄终将回归南方故乡。

注释:
①木落不离根:木叶黄落(落叶)而不离其根,比喻树木虽枯萎但根部仍然牢固。②菊槁不离枝:菊花凋零(枯死)但不离开树枝,比喻即使生命结束也不愿分离。③人怀父母心:人有对父母的思念之情。④岂愿生别离:哪能愿意生生世世离别呢?表示不愿意与亲人分别,永远在一起的愿望。⑤皇路謇幽蔽:皇上的道路上,荆棘丛生而难以通行;形容道路艰难,行路困难。⑥民用婴百罹:百姓因此遭受各种灾难。⑦南枝栖越鸟:南方的树枝上栖息着一只越鸟。越鸟指古代传说中一种生活在南方的飞禽,常在南方树上筑巢,冬天则迁往南方或北方。⑧忍逐北风飞:不忍心随着狂风向北飞去。⑨北风藐万里:北风刮得如此猛烈,以至于刮过了万里之遥的地方。藐,轻视、厉害之意。⑩分此无回期:分不开南北两地,无法回到对方身边,指不能团聚。⑪骨朽化为尘:骨头腐烂后化作泥土。⑫魂魄将南归:指人的魂魄最终会回到南方的故乡。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借咏物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怀。诗人以落叶、菊花为喻, 表达了自己对故土、亲人的眷恋之情。
首联“木落不离根,菊槁不离枝”,是说树叶虽然落下了但是还紧紧依附在根上;菊花凋谢了,但它依然依偎在枝头,不肯走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落叶和菊花对土地和生长环境的依恋之情。这种对土地的深深眷恋体现了人类对家乡、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颔联“人怀父母心,岂愿生别离”,进一步强调了人类对于亲情的依赖和眷恋。人类都有一颗向善的心,都渴望与家人和睦相处,享受天伦之乐。然而现实却常常让人感到无奈,人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离开自己的亲人,不得不承受离别的痛苦。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人类对于这种痛苦的无奈和痛苦中的挣扎。
颈联“皇路謇幽蔽,民用婴百罹”,通过描绘出道路上的艰辛和困难,进一步表现了人们的无奈和痛苦。这里的“謇”是指荆棘丛生、崎岖不平的道路,“幽蔽”则是指道路的黑暗和阴暗,“民用婴百罹”则是指人民因为道路的艰险而遭受了种种灾难。这一联诗通过描绘出道路的艰辛和困难,以及由此造成的人民的疾苦和不幸,进一步突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尾联“骨朽化为尘,魂魄将南归”,则是诗人对人生无常、生死轮回的深刻领悟。这里诗人通过将人比作草木,将人的生命比作草木的生命周期,表达了人的生命短暂、无常的观念。同时诗人又通过将人的魂魄归入尘土的方式,表达了人生的虚无和空幻。这一联诗既表达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又表达了人生的虚无和空幻,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
这首诗以落叶、菊花为喻,表达了人类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以荆棘、黑暗为背景,展现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痛苦;以人的寿命和死亡为话题,探讨了人生的短暂和空虚。整首诗意境深远,寓意丰富,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