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树高低见,清溪曲折流。
草眠耕后犊,波泛狎馀鸥。
醒醉无人管,登临各自愁。
扁舟大如叶,烂漫作春游。
钱氏隐居三首
远树高低见,清溪曲折流。草眠耕后犊,波泛狎馀鸥。
醒醉无人管,登临各自愁。扁舟大如叶,烂漫作春游。
【注释】
- 远树:指远处的树木,因视野遥远,故称“远树”。
- 清溪:清澈的小河。
- 草眠:指草地上的牛羊等动物在吃草。
- 耕后:指牛、马等耕田之后休息。
- 犊(dú):小牛;小牛犊。
- 波泛:水波荡漾。
- 狎(xiá)余鸥(ōu):形容水面上鸟儿与水中鸥鸟相互戏耍的情景。
- 登临:登上高处。
- 自愁:由自然景观引起的忧愁。
- 扁(biǎn)舟:小船。
【译文】
远远地就能看见高高低低的树木,弯弯曲曲的小河静静流淌。草丛中休息的是刚耕完田的母牛,水波荡漾是几只嬉戏的海鸥。醒来又睡去没人来过问,独自登上高楼独自生忧愁。像树叶一样的小船载着我们游玩春天,烂漫的花草装点着我们的春游。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诗人从近景、远景两个角度,描绘了农村宁静美好的景色。首句写远眺所见,次句写近观所闻,第三四句写所见所感,最后两句写所游之地,全篇以景为主,寓情于景。
第一句“远树高低见”,写的是一个远景。“远近高低”四个字,把读者带到了山峦起伏的旷野之中,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高山之巅,极目远望。“远近高低”不仅突出了山峦的多姿多彩,还表现了诗人观察景物的角度和立足点。
第二句“清溪曲折流”是一幅近景图。诗人的目光转向眼前,只见一条清澈的溪流,弯弯曲曲地流向远方。“曲折”二字生动地写出了溪流迂回蜿蜒的外形特征,使画面更富有生气,更富于变化。同时“清溪”两字也暗示了诗人心情的宁静与悠闲。这静中有动的一幕,为下面几句所要描绘的动态景象作了铺垫。
第三、四句“草眠耕后犊,波泛狎(xiá)余鸥”,则展现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画面。“草眠”一词让人联想到了绿意盎然的草地,“耕后”“犊”字使人想起刚刚耕完的田地,以及那些辛苦劳作后的牧童。“波泛”一词则让人想到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狎(xiá)余鸥”则让人想到了那些在水中嬉戏的海鸥。这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一派生机勃勃、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景色。
五、六句“醒醉无人管,登临各自愁”,写的是作者对这种美景产生的感触。这里,诗人用了一个比喻,将“登临”比作“愁”。这个比喻既形象又贴切,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那种身处其中却无法享受其美好景色的无奈和痛苦。
最后一句“扁舟大如叶,烂漫作春游”,则是对整首诗歌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扁舟”是指小船,而“烂漫”则是指春天的到来。诗人通过对小船和春天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这也体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