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言元论极边涯,南渡风流继永嘉。
中散一生慵作吏,渊明无日不思家。
悠悠官路降胸臆,苒苒年光侮鬓华。
人说乱蛙胜鼓吹,欲将藜杖比高牙。

注释:

清言元论极边涯,南渡风流继永嘉。中散一生慵作吏,渊明无日不思家。悠悠官路降胸臆,苒苒年光侮鬓华。人说乱蛙胜鼓吹,欲将藜杖比高牙。

这首诗是王正卿和何道夫的和诗,他们共同创作了六首诗。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清言元论极边涯,南渡风流继永嘉。

中散一生慵作吏,渊明无日不思家。

悠悠官路降胸臆,苒苒年光侮鬓华。

人说乱蛙胜鼓吹,欲将藜杖比高牙。

赏析:

这首诗是王正卿和何道夫的和诗,他们共同创作了六首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 清言元论极边涯,南渡风流继永嘉。
    “清言”指的是清新、高雅的言论或观点。“元论”则表示这些言论或观点具有深远的意义。“极边涯”表示这些言论或观点已经超越了地域的界限,具有普遍的影响力。“南渡”可能指的是南宋时期文人南迁的历史背景。“风流”则是指文人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影响。“继永嘉”表示这些风流和影响延续到了永嘉地区,即今天的浙江温州一带。
  • 中散一生慵作吏,渊明无日不思家。
    “中散”可能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名士张翰,他在任职期间经常请假回家。“终身”表示他不愿意做官,而是选择隐居生活。“慵作吏”表示他不想做官,而喜欢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渊明”则是指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他曾在官场上混迹多年,但后来选择了回归自然,过起了隐居田园的生活。“无日不思家”表示他无论何时都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体现了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 悠悠官路降胸臆,苒苒年光侮鬓华。
    “悠悠”表示漫长而漫长的官道之路,暗示着仕途上的艰辛与不易。“降胸臆”则表示这些艰辛与不易最终都化解在胸中,不再困扰着他。“苒苒年光”则是指岁月如流水般逝去,无法阻挡。“侮鬓华”则表示岁月在他鬓发中留下的痕迹逐渐消失,让他看起来更加年轻。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青春流逝的感慨。
  • 人说乱蛙胜鼓吹,欲将藜杖比高牙。
    “乱蛙”可能指的是民间小调或民歌,它们往往更加贴近生活,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鼓吹”则是一种音乐形式,通常用于宫廷或庆典场合。“乱蛙胜鼓吹”表示这些民间小调和音乐相比,更具有真实感和生命力。“高牙”可能指的是高大的象牙或象牙制品,它们通常被视为高贵的象征。“欲将藜杖比高牙”则表示诗人想要用一根普通的藜杖去比喻那些高贵的象牙或象牙制品,以此来表达自己对于世俗虚荣的不屑和对于真实价值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