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浪山颠与水涯,藜羹有味荐珍嘉。
根尘要识元非我,言语悬知未到家。
霜渚澄波空涨潦,风林脱木净浮华。
公明领取休论价,处事何须更作牙。
诗句释义及赏析:
- 放浪山颠与水涯,藜羹有味荐珍嘉。
- “放浪”意味着不受拘束地自由活动或生活。
- “山颠与水涯”指代自然界的广阔空间。
- “藜羹”是一种用野生植物如藜草熬制的简单食物。
- “有味荐珍嘉”表达了对这道藜羹味道的赞赏,认为其味道独特珍贵。
- 根尘要识元非我,言语悬知未到家。
- “根尘”指的是内心和外在的物质世界。
- “识”是理解、识别的意思。
- “未到家”表示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理解或领悟。
- “元非我”意味着认识到自己并非一切的中心。
- 霜渚澄波空涨潦,风林脱木净浮华。
- “霜渚”指的是被霜覆盖的沙洲或岛屿。
- “澄波”形容清澈见底的水面。
- “空”在这里是形容词,表示没有杂物或杂质。
- “涨潦”是积水上涨的现象。
- “风林”可能是指风中摇曳的树林,”脱木”表示从树木上脱离。
- “净浮华”指的是去除所有表面的装饰或假象。
- 公明领取休论价,处事何须更作牙。
- “公明”可能指的是公正、明智的人或事物。
- “领取”意味着接受或认可。
- “休论价”表示不必去争论或评价价值。
- “处事”指处理事情或问题。
- “更作牙”意味着不需要刻意去争斗或斗争。
译文:
在山巅水边放浪不羁,简单的藜羹却能展现独特的美味。要了解内心的真实并不在于认识外界的物质,明白自己的存在并非一切的主宰。清澈的水面上没有多余的杂物,风中的树林摆脱了所有的伪装。一个明智的人无需争论价值高低,处理事务时不必费力争夺权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景象和人的心境,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追求内心平和的思想。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反映了他的内心世界,即超越物质世界的诱惑,专注于内在的精神追求。诗中还体现了对智慧和道德修养的重视,强调通过理解自我、保持内心的清净来达到生活的和谐与满足。此外,诗中也隐含了一种对权威的质疑态度,暗示了对社会和政治斗争的批判。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和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真谛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