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声定自与谁语,月色不应无为明。
已作杨花著泥久,无多心事惹愁生。
【注释】:
- 角声定自与谁语:角声,指古代军中的号角声。语,说话,对话。这里指与谁对话呢?
- 月色不应无为明:应,应当。无为,无所作为。这里指月光不应当无所作为地明亮。
- 已作杨花著泥久:已作,已经。著泥,被风吹到泥土上。
- 无多心事惹愁生;心事,指自己的心思。无多,很少。惹,引起。
【赏析】:
这首诗写旅人客居他乡的思乡之情。
前两句是说:“角声定自与谁语?”“月色不应无为明”。这两句诗表面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仔细体味其中却蕴含着深沉的意蕴。诗人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在听觉方面,诗人说“角声”,即军中的号角之声,它本应是嘹亮激越的,可诗人却说它“定自与谁语”,这就使人感到了其中的悲凉。诗人在这里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在视觉方面,诗人说“月色”,即明亮的月光,它本该普照大地,可诗人却说它“不应无为明”,这就更让人感到了一种孤独和寂寞。这里的“月”既指自然现象中的月亮,也暗含了诗人自身的处境和心情。
后两句是说:“已作杨花著泥久,无多心事惹愁生。”这句诗表面上看似是在写杨花飘落的情景,但实际上却是在表达诗人内心的忧愁和烦恼。诗人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内心的忧愁和烦恼比作飘飞的杨花,从而更加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角声和月色的描绘以及杨花的比喻,成功地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时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