斫月如冰轮,不知几玉斧。
寒光十万里,馀影到牖户。
我病欲强出,瘦骨怯风露。
技痒时不禁,窗隙窥皓素。
年年到中秋,此夕日夜数。
酒熟客不至,景胜人或负。
燕鸿初何心,亦作不相遇。
拊几但悲啸,看剑欲狂舞。
幽虫不相干,空阶自言语。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中秋月》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释义:
诗句解析:
“中秋月色甚佳病不及观”: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中秋之夜月亮美景的欣赏,但由于自己的健康不佳,未能如愿以偿地观赏到这美丽的月光。
“斫月如冰轮,不知几玉斧”:诗人用“斫”(砍削)来形容月亮的形状,就像雕刻成一轮冰轮。这里的“玉斧”是指月亮形状的比喻。
“寒光十万里,馀影到牖户”:描述月光照耀大地,仿佛有百万里之遥,而它的影子却能够映照在窗户上。
“我病欲强出,瘦骨怯风露”:诗人身体不适,但仍然想勉强外出赏月,因为瘦弱的身体无法抵御风寒。
“技痒时不禁,窗隙窥皓素”:这里“技痒”指技艺或兴趣使然,想要施展出来。通过窗缝窥视明亮的月亮,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兴奋。
“年年到中秋,此夕日夜数”:每年的中秋节都是重复同样的场景,这一天几乎成了诗人一年中的节日。
“酒熟客不至,景胜人或负”:尽管酒已经准备好了,但客人却没有到来,这让原本美好的景色变得有些遗憾。
“燕鸿初何心,亦作不相遇”:燕子和其他候鸟开始迁徙,本应与大雁一样相遇,但它们并不相识,也没有机会相遇。
“拊几但悲啸,看剑欲狂舞”:诗人坐在桌边,情绪激动地发出悲啸声,甚至想要拿起剑来舞蹈。
“幽虫不相干,空阶自言语”:虽然只有蟋蟀等小虫在空荡的台阶上鸣叫,但这似乎与诗人无关,反而增添了一种孤独感。
译文:
中秋之夜,月光皎洁。诗人因身体欠佳未能欣赏到这美景,只能在窗前窥视那明亮的月亮。虽然酒已备好,但客人迟迟未来,使得本来美好的夜晚显得有些遗憾。诗人心情激动,甚至在桌上抚琴悲啸,甚至想要拿起剑来跳舞。然而周围的环境寂静无声,只有虫鸣回荡在空旷的台阶上,更增添了几分孤寂之感。
赏析:
苏轼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他在赞美中秋月色的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无奈和不满。他用“斫月”、“冰轮”这样的词语形容月光,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月光的美丽。同时,他通过对明月、霜花、寒光、人影等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宁静而又深沉的氛围。
在表达情感方面,苏轼采用了多种方式。他通过抚琴悲啸、看剑欲狂舞等动作,展现了自己内心的激动和不平。而通过幽虫自言语的描写,又传达了诗人心中的孤寂感。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它不仅展示了中秋夜景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