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痛呻呼痒搔抑,人言是觉岂真觉。
问君非痛非痒时,觉何所之了不识。
要知真觉无不觉,如日出海照万国。
虽然亦莫如是解,政恐双睛翳金屑。
扣庵欲觅住庵人,此人此庵何地著。
蒲团纸帐睡未足,百虫薨薨残月白。
六窗玲珑境超廓,个中自有真消息。
兔走君前君不知,俊鹘豪鹰差一发。
题觉庵
疾痛呻呼痒搔抑,人言是觉岂真觉。问君非痛非痒时,觉何所之了不识。
要知真觉无不觉,如日出海照万国。虽然亦莫如是解,政恐双睛翳金屑。
扣庵欲觅住庵人,此人此庵何地著。蒲团纸帐睡未足,百虫薨薨残月白。
六窗玲珑境超廓,个中自有真消息。兔走君前君不知,俊鹘豪鹰差一发。
释义:
疾痛呻吟、瘙痒、挠痒、压抑;人们以为这是觉悟,但真的觉悟是什么?
你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理解呢?
真正的觉悟没有感觉,就像太阳出海照亮万物一样。
虽然这样理解,但还是不能做到这一点,恐怕双眼被尘埃遮挡。
想去拜访住在那里的人,这个住着什么?
蒲团和纸帐都睡了不够,夜晚月光苍白,许多小虫在鸣叫。
六个窗户明亮而宽广,那里有真正的消息。
兔子跑在你前面你还不知道,鹰隼和老鹰差一点就抓到你了。
译文:
痛苦呻吟、痒痒、挠痒、压抑;人们以为这是觉悟,但真的觉悟是什么?你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理解呢?真正的觉悟没有感觉,就像太阳出海照亮万物一样。虽然这样理解,但还是不能做到这一点,恐怕双眼被尘埃遮挡。想去拜访住在那里的人,这个住着什么?蒲团和纸帐都睡了不够,夜晚月光苍白,许多小虫在鸣叫。六个窗户明亮而宽广,那里有真正的消息。兔子跑在你前面你还不知道,鹰隼和老鹰差一点就抓到你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觉庵的景致,表达了作者对觉悟和真实境界的追求。诗中通过“疾痛呻呼痒搔抑”,展现了人们对于觉悟的种种误解和追求。“问君非痛非痒时,觉何所之了不识”则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思考问题:什么是真正的觉悟?诗人通过对觉庵的描述,试图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个问题。
诗中的“要知真觉无不觉,如日出海照万国”表达了作者对觉悟的理解。真正的觉悟是没有感知的,就像太阳出海照亮万物一样。这里,诗人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觉悟与太阳出海相比,形象地表达了觉悟的普遍性和深远性。
诗中也提到了“政恐双睛翳金屑”,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担忧和恐惧。双睛翳金屑意味着眼睛被尘埃遮挡,无法看清真相。这里的“双睛翳”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的困惑和迷茫,而“金屑”则是形容眼中所见之物如同黄金般贵重,但实际上却是虚幻的。这句诗进一步突出了诗人对觉悟的追求和对现实的认识。
最后两句“扣庵欲觅住庵人,此人此庵何地著”表达了作者对住庵人的好奇和追寻。这里的住庵人是指那些真正悟道的人,他们住在觉庵中,能够洞察一切真相。作者希望通过寻找住庵人,来探寻真理和智慧。这种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真理的渴望和对智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