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燕鸿长差池,二十五年车载脂。
观河性在故应尔,化鹤人归空自疑。
年来于道觉差近,此心颇已忘欣愠。
吾儿亦复能此诗,镊白老人休更问。
【注释】
庚午:年干。
予:我。过来:经过。凤驿:驿站名,在今陕西宝鸡市南。观壁间碑刻火池事:指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后,于敦煌置居延都尉,筑居延泽以防火患。又置燧燧长以管火种,故称火池。尝:曾。赋诗:作诗。甲午:年干。再过:再次经过。用前韵:依前篇韵。
【翻译】
东西的燕子啊,总是差池失序,二十五年中,车马载着脂膏往来穿梭,不知疲倦。
观察河川,本性如此,自然形成,化成仙鹤的人回到人间,自己却怀疑是幻术。
近年来觉得道行高远,心中已经没有欢喜和愤怒,我的儿辈也懂得这些道理,不必问我。
【赏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所作,其内容与《西江月·题临皋亭》有相似之处,即写佛理,抒胸襟,但又有别。此首咏“火池”,而以“吾儿”代指佛家弟子,言其悟道已深。
“东西燕鸿差池”,燕鸿指使者,鸿雁秋飞东西南北,喻使者往来无定。燕鸿差池,谓使者来去无常、变化莫测。
“二十五年车载脂”,汉武通西域,置河西四郡,屯田轮台、渠犁,积谷帛多至数千万石,号“驼车”。此指汉武时期车马来往频繁,运载大量物资。
“观河性在故应尔”,河水流注大海,其流向是恒定的,不会变来变去。这里借指人生道路也是恒定的,不会因环境或条件的变化而有太大的波动。
“化鹤人归空自疑”,化鹤比喻得道之人。这里说,有人修道成功,返归故乡,但自己却对此心存疑虑。这反映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的怀疑态度。
“年来于道觉差近,此心颇已忘欣愠。”这几年来,作者对佛教的理解逐渐深入。他感到佛教中的一些观念与现实生活相吻合,因此不再像过去那样对佛教充满怀疑和不满了。
“吾儿亦复能此诗,镊白老人休更问。”最后,作者提到他的孙子也能写出这样的诗句。这表明他已经将佛教的教诲传授给了后代。同时他也表示,现在不需要再去解释或询问这些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