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书尝下大中朝,不闻称蜕但称樵。
犠樽弃沟俱害性,此理要以达观超。
封文为冢嬉笑怒,恚不人知防鬼妒。
高岸为谷谷为陵,磨灭可无千载虑。
向来述作等俳谐,传与不传何有哉。
六经排孔讳服郑,未胜咸阳一炬灰。
虚名误人箕斗尔,引调狙公嗔与喜。
已嗤地下有修文,更笑楼成能作记。
这首诗是一首吊文,作者刘蜕。诗人在文中对孙樵的才华和遭遇表示同情和惋惜,同时对官场的虚伪和名利的追求表示了不满和批评。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诏书尝下大中朝,不闻称蜕但称樵”。这句话的意思是:皇帝的诏书曾经下达过,但是没有人提到刘蜕的名字,只有提到孙樵。这说明在朝廷中,孙樵的名声和才能超过了刘蜕。
第二句:“犠樽弃沟俱害性,此理要以达观超”。这句话的意思是:像猪一样的酒坛被丢弃在沟里,这对人的性格都有害。这说明孙樵的才华和品质远远超过了刘蜕。
第三句:“封文为冢嬉笑怒,恚不人知防鬼妒。”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孙樵的文章封为坟墓,他的笑容和怒气都是让人无法理解的。这说明孙樵的人格魅力和才华是无法超越的。
第四句:“高岸为谷谷为陵,磨灭可无千载虑。”这句话的意思是:高高的山变成了低洼地,低洼的地方变成了高山。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就像人的一生,无论多么辉煌,最终都会化为尘土。这说明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是无法预测的。
第五句:“向来述作等俳谐,传与不传何有哉。”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前的作品都是为了娱乐大众,现在的人又何必在乎它们是否被传颂呢?这说明作品的价值和意义并不取决于它是否被传颂。
第六句:“六经排孔讳服郑,未胜咸阳一炬灰。”这句话的意思是:儒家的经典被用来排斥孔子和墨子的思想,而秦始皇统一六国时焚烧的竹简比这些经典还要重要。这说明历史的变迁是无法阻挡的,即使是最古老的思想也会被新的观念所代替。
第七句:“虚名误人箕斗尔,引调狙公嗔与喜。”这句话的意思是:虚名只会误导人们,就像狐狸和猴子一样。这说明名利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反而会带来困扰和痛苦。
第八句:“已嗤地下有修文,更笑楼成能作记。”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已经嘲笑地上有人写诗作文,现在我更嘲笑那些建造高楼的人能够写下自己的记忆。这说明人们的虚荣心和追求名利的心态是无法改变的。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吊文,通过对孙樵和刘蜕的不同命运的对比,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变化的主题。同时,诗人也对名利和虚荣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