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艘相衔系江渚,夜半疾风来莫御。
舟轻力孱费支拄,大声舂撞如臼杵。
千金应有觅壶人,冤呼仓黄那忍闻。
吾颜死灰鱼鳖喜,公无渡河公不止。
【注释】
鄂渚:今湖北武昌一带。万艘:指无数的船只。相衔系:互相连接,系于江中。疾风:猛烈的风雨。莫御:无法抵挡。舟轻力孱(chán):船轻而力弱。支拄:支撑。舂撞:撞击声像舂杵一样沉重。千金应有觅壶人:形容船工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去打捞沉船中的金银财宝。冤呼:冤枉地呼叫。仓黄:仓猝。忍闻:忍受不了。吾颜死灰鱼鳖喜:我的脸皮被风吹得像死灰一样,鱼儿和甲鱼见了我都要欢喜。公无渡河公不止:你如果不要渡河,我就永远不走。渡水:泛指渡河。
【赏析】
这首诗大约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年)任夔州通判兼管内劝农事时所作。当时,他刚从夔州赴官,途径鄂渚,夜半忽遇大风,舟不能御,于是写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全诗写景逼真、形象生动,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切感人。
第一句“万艘相衔系江渚”,描绘了一幅万船连络的景象。这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万艘船相互连接,如同系在江中的一根根绳索。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紧张的感觉,仿佛是在暴风雨前的平静。
第二句“夜半疾风来莫御”,则描绘了一幅风雨来袭的情景。这句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原本平静的夜晚突然被疾风打破,让人措手不及。这种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也更能够体现出诗人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第三、四句则是对前两句的进一步展开。“舟轻力孱费支拄”,描述了由于风力过大,船只难以前行的情况。这里的“支拄”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船只在风中摇摇欲坠的狼狈样子。接着,“大声舂撞如臼杵”,则将风雨之声拟人化,形容其声如舂杵一般沉重,给人以强烈的压迫感。
第五到八句,则是对前面描写的情感进行升华。“千金应有觅壶人”,诗人想象那些为了生计而不得不打捞沉船中金银财宝的船工们,他们的辛苦和无奈只有他们自己知道。这里的“觅壶人”一词,既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也是对他们辛勤劳作的一种赞扬。
最后两句“冤呼仓黄那忍闻”,则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面对这样的场景,他感到无比的冤屈和愤怒,恨不得立刻逃离这个险恶的环境。这里的“仓黄”一词,既是一种急促的声音,也是他对命运的无奈感叹。
整首诗通过对风雨之夜的描述和对船工们的同情,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不易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性和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