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媪双鱼入手中,鬐鬣不摇犹眼红。
咫尺波涛即胡越,不忍觳𧥆人心同。
小舟自放清江侧,为龙何以报我德。
只须旱岁活焦枯,不用明珠光的皪。
【注释】
媪:年老的女人。鬐鬣(qí lì):鱼的脊背和尾巴上的长毛,这里借指鱼鳞。胡越:比喻水深山险之地。觳𧥆(hú niè):形容人因惊吓而面色苍白,这里用来形容鱼被惊动后的颜色。清江:清澈的江水。德:恩惠。旱岁:干旱的年份。焦枯:干枯。了:完。光的皪(gē):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赏析】
此诗为咏物诗,诗人以放生鱼的故事为素材,抒发了作者对于动物保护的主张。诗中通过描写放生鱼的动作、神态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动地刻画了鱼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关爱之情。首句“溪媪双鱼入手中”,描绘了一位溪边的老妇人正在将两条活蹦乱跳的鱼放在手心里的情景。这里的“溪媪”指的是那位老妇人,她是一位生活在溪边的普通女子,却有着不凡的仁慈之心。“双鱼”则是指两条鲜活的小鱼儿,它们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鬐鬣不摇犹眼红”,进一步描绘了鱼儿的状态。它们的鱼鳍和鳞片在水面上轻轻摇曳,仿佛还在回味着刚才的自由滋味;而那双眼中闪烁的光芒,则透露出它们内心深处的喜悦与满足。这两句诗通过对鱼儿的细致描写,为接下来的诗句奠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句“咫尺波涛即胡越,不忍觳𧥆人心同”,则是诗人对前一句的延伸与深化。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胡”与“越”的对比手法,来形容眼前的波涛汹涌之状。然而,在这看似无情的水面上,他却看到了鱼儿们惊恐的眼神。这些鱼儿虽然身处危险之中,但依然保持着内心的坚定与勇敢。这种精神让人深感敬佩,也让诗人不禁联想到自己的内心世界。那些同样处于困境中的人们,他们的内心同样充满了恐惧与不安。因此,诗人在这里发出了感慨:“不忍觳𧥆人心同”。他希望那些同样身处困境的人们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不再畏惧前方的挑战。
第三、四句“小舟自放清江侧,为龙何以报我德;只须旱岁活焦枯,不用明珠光的皪”,则转向了诗人自身的经历与思考。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乘坐小舟,在江边悠然自得地欣赏着美丽的风景。那时,他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他不得不离开这片宁静的土地,踏上了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这段经历让他深刻地感受到了社会的残酷与无情,也让他更加珍视眼前的幸福时光。
诗人不仅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鱼儿们的生动形象,更将自己对于社会现状的思考融入其中。他认为,对于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们来说,与其羡慕他人的成功与幸福,不如勇敢地面对现实,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他也呼吁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度过难关。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