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寒气高,芳莲谢幽池。
时运迅不留,俯仰黄华晖。
少年不再得,而不从以嬉。
萧条旅馆秋,满耳寒螀啼。

【注释】

寄黄希声:写给黄希声的诗。希声,字希声。黄希声,唐代诗人。

芳莲谢幽池:莲花凋谢于深水池底。

时运迅不留:时运迅速而不留情面。

俯仰黄华晖:低头仰首欣赏秋天的阳光。

不从以嬉:不再像少年那样游玩。

萧条旅馆秋:在荒凉旅店中度过秋天。

寒螀啼:寒露蝉(寒蝉)的叫声。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怀人的诗。诗的前两联是写景。“八月寒气高,芳莲谢幽池”二句点明季节和地点。八月,正是暑热渐消、秋风初起之时,但天气仍然炎热如故。此时正值盛夏,人们纷纷到池边赏莲,欣赏盛开时节的荷花之美。然而,这时荷花已经谢了,池水深处,只有几片残荷,与碧绿的荷叶相映成趣。“时运迅不留”,意为时运之变迁迅速而不停留。“俯仰黄华晖”,意指低头仰望秋天的阳光。这里用了一个典故,即《论语》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诗人用此典故,既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暗寓自己怀才不遇之意。

第三联为抒情。“少年不再得,而不从以嬉。”意思是:如今我已是年近半百的中年人了,再也无法像少年时代那样无忧无虑地畅游于大自然之中了。

第四联为议论。“萧条旅馆秋”一句,既描写了环境,又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与落寞。“满耳寒螀啼”,意指在旅馆里听到寒蝉的叫声。寒蝉的叫声凄凉悲切,更衬托出作者心中无尽的寂寞与哀愁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又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无奈心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