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坊秋色老苍官,檐额飞云细可攀。
客梦偶随疏雨断,僧游长带暮钟还。
似闻遗锡藏银地,亲见高人住骨山。
愁绝寒江归去路,乱峰青处望双鬟。
【注释】
- 净坊:地名,位于今浙江杭州。
- 秋色老苍官:秋天的景色使苍老的官府显得更加苍凉。
- 檐额:屋檐。
- 细可攀:形容飞云轻盈而细巧,好像可以抓住它一样。
- 客梦:指诗人的梦境。
- 遗锡:指和尚留下的佛珠。
- 高:这里指高僧。
- 骨山:山峰。
- 双鬟:古代妇女的发髻。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景物和抒发情感的诗。诗人以静观之眼观察景物,从景物之中体味出人生百态、世态人情来写景抒情,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首句“净坊秋色老苍官”,是说在这座古老而荒凉的官宦之地的一座寺院中,秋季的景色格外显得苍老而寂寥。“净坊”是宋代的一个地名,在今河南开封县西南。“秋色”二字点出了时间与季节,也写出了景物特征:秋天到了。“老苍官”三字用拟人手法描绘出寺院的古老和荒凉,同时表现出诗人对于这个古寺的无限感慨。
次句“檐角飞云细可攀”,“檐角”,即檐下的瓦片,此处借代屋檐。“飞云”,即流动的云彩,这里指飘动的白云。“细”字写出了白云的轻盈,也表现了诗人的心情,因为诗人在这里是在想象着自己能够伸手去摸到那飘逸的云朵,这是何等美妙的享受啊!然而,这样的享受只能是一种遥不可及的幻想而已。因此,“细可攀”三字,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自在的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同时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第三句“客梦偶随疏雨断,僧游长带暮钟还”。此句的意思是说:我梦见自己像一只倦鸟似的随着稀疏的雨水断了梦魂,又仿佛看见僧人在黄昏时分归来,带着一天的劳累。“疏雨断”三字写出了梦境的特点,同时也表明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疲惫。“带暮钟还”三字既表现了僧人归家的情景,也暗示了诗人归家的艰辛与无奈。
第四句“似闻遗锡藏银地,亲见高人住骨山。”此句的意思是说:我似乎听到那位高僧留下了佛珠和银子,亲眼看见他住进了那座巍峨耸立的高山。“遗锡藏银地”三字既写出了高僧的行踪,也表现了高僧的慷慨与豁达。而“高人住骨山”一句则进一步烘托了高僧的崇高形象,也为最后一句埋下了伏笔。
第五句“愁绝寒江归去路”,意思是说我在归途中感到无比的孤独与惆怅,以至于连回去的路都找不到了。这句中的“寒江”不仅指眼前所看到的江水,也暗指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与困惑。
第六句“乱峰青处望双鬟”,意思是说在群山环抱之中,我望着远方的青山,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思乡之情。这里的“乱峰青处”既描绘了山水的美丽景色,也为下文埋下了伏笔。而“望双鬟”三字则表明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憧憬。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又富有诗意,通过描绘寺院、飞云、客人、僧人、佛珠、高僧等人和物的形象,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将一个孤独而寂寞的游子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