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曾修净饭因,斋鱼声里悟前身。
累觞肯缓持螯手,一钵不劳行炙人。
对镜禅心秋涧月,放怀俗虑晓江尘。
渺茫漫笑神仙事,何用金盘荐擗麟。
注释:
- 公子曾修净饭因,斋鱼声里悟前身。
公子:指佛教中修行的男子。净饭王是古印度释迦牟尼佛的诞生之国。此处以”公子”代指释迦牟尼,暗指佛祖在世间修行。
斋鱼声里悟前身:在吃斋念佛的过程中,领悟了生命的真相,明白了自己的本质。
- 累觞肯缓持螯手,一钵不劳行炙人。
累觞:酒杯。持螯手:拿着蟹钳的手。一钵不劳行炙人:一钵食物不需要别人来烤火。
- 对镜禅心秋涧月,放怀俗虑晓江尘。
对镜禅心:对着镜子思考禅理。秋涧月:秋天的山涧月光。放怀俗虑:抛开世俗的烦恼。晓江尘:清晨的小江上的灰尘。
- 渺茫漫笑神仙事,何用金盘荐擗麟。
渺茫:模糊不清的样子。漫笑:随意地笑。神仙事:神仙的事情。金盘荐擗麟:用金子盘子来供奉麒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佛教修行者的作品,通过对佛教修行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佛教修行者的理解和敬佩之情。
诗的前两句“公子曾修净饭因,斋鱼声里悟前身”通过描绘佛教修行者的日常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真相的领悟。这里的”净饭因”是指佛教中的一种修行方式,”斋鱼声”则是指在吃斋念佛的过程中听到的声音。”悟前身”则是说在修行的过程中,他们领悟到了自己的本性。
接着的两句“累觞肯缓持螯手,一钵不劳行炙人”则是对佛教修行者的一种赞赏。”累觞肯缓持螯手”指的是佛教修行者在吃饭的时候,不会因为贪吃而忘记修行,”一钵不劳行炙人”则是说他们的饭菜不需要别人来烤火,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无我的状态。
然后的两句“对镜禅心秋涧月,放怀俗虑晓江尘”则是对佛教修行者心境的一种描述。”对镜禅心秋涧月”指的是他们在镜子前思考禅宗的道理,”放怀俗虑晓江尘”则是说他们放下了世俗的烦恼,如同清晨的小江上的灰尘被风吹散一般。
最后的两句“渺茫漫笑神仙事,何用金盘荐擗麟”则是对佛教修行者生活的总结。”渺茫漫笑神仙事”指的是他们对神仙的事情并不感兴趣,”何用金盘荐擗麟”则是说他们用金子盘子来供品供奉麒麟都是多余的,因为他们已经达到了无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