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翻河落瓦沟,平明山霭欲全收。
正疑础润云生足,直怕天明日探头。
倏忽去来观聚蚁,现前起灭悟浮沤。
占晴不问黄衣使,已向鸟乌声际求。
【注释】
(1)久雨:连绵不断的阴雨。晴意:晴朗的意思。复阴作望晴:又阴又晴,希望天放晴。
(2)一夜翻河落瓦沟:指一夜之间,大雨滂沱,雨水冲刷着屋檐,水从瓦缝中流出,形成了一条条小溪流。
(3)平明:黎明之时。山霭欲全收:指清晨的雾气逐渐消散,阳光照射下的景象。
(4)正疑础润云生足:指在下雨时,房柱因潮湿而显得更加坚固,就像云彩一样。
(5)直怕天明日探头:担心天晴后,太阳从云层中露出来。
(6)倏忽去来观聚蚁:形容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晴朗,一会儿又阴郁。
(7)现前起灭悟浮沤:形容事物的变化和消亡都是瞬息之间的事情,就像水泡在水面上泛起、消失一样。
(8)占晴不问黄衣使:比喻自己观察天气,不需要询问别人的意见。
(9)鸟乌声际求:形容在鸟儿的叫声中寻找答案。
【赏析】
这首词写于南宋绍兴二年(公元1132年),此时作者任司农寺主簿。当时正值连日大雨,词人通过描写自然现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词人通过对雨天的观察与思考,展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久雨似有晴意”一句,描绘了一幅连续不断的雨景图。接着,“继而复阴作望晴”,词人开始期待雨过天晴,希望能够见到阳光。然而,接下来的“一夜翻河落瓦沟,平明山霭欲全收”两句,却描绘了另一种景象——一场大雨过后,山间的云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这种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让词人既感到惊喜,又感到无奈。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词人的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他写道:“正疑础润云生足,直怕天明日探头。”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天气变化的担忧与好奇。一方面,他担心雨后的地面过于潮湿,难以承受阳光的照射;另一方面,他又担心太阳迟迟不出,让整个天空都笼罩在阴霾之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词人的心情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在“倏忽去来观聚蚁,现前起灭悟浮沤”两句中,描述了自己对自然现象的感悟。他认为,无论是蚂蚁还是水泡,都在不断地变化着、消散着,就像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一样。这种认识让他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词人以“占晴不问黄衣使”一句结束了整首词。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天气变化的自信与从容。他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来判断天气,而不需要依赖他人的意见。这种自信源于他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与思考,展现了词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生观。他既经历了连日大雨带来的困扰,又在风雨之后看到了彩虹;既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又领悟到了生活的道理。这首词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现象的诗词,更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与哲理思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