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尘工染寒士裾,造物不与相乘除。
君愁尽写杜陵句,我老欲作嵇康书。
何门真是万人敌,近事不闻三顾庐。
端知驽马恋栈豆,水激自有溟南鱼。

注释:

  1. 黄尘:指尘土。工:擅长。染:染色。寒士裾:贫寒的士子的衣服,这里指读书人的衣服。
  2. 造物:造化,指大自然。不与相乘除:不因我的境遇而改变。
  3. 君愁:指杜甫之愁。杜陵句:杜甫有《秋兴》诗,其中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句。
  4. 我老:指我年岁已大。嵇康书:嵇康有《幽愤》一书,书中有“非汤武而薄周孔”句。
  5. 何门:什么门户。真是:真是。万人敌:形容能力出众。
  6. 近事:近期的事情。三顾庐: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
  7. 端知:就知道。驽马:劣马。栈豆:马槽中的豆子,喻指生活艰难。溟南鱼:生活在南方的鱼,喻意隐逸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用“硕夫韵”写的一首诗。硕夫韵是唐代一种诗歌形式,以韵脚为特点。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首句“黄尘工染寒士裾”,描绘了一幅黄沙漫天,士人衣衫沾满灰尘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第二句“造物不与相乘除”,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社会现实的抗争。他用“造物”来比喻大自然,认为它不会因为自己的困境而改变,这体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
    第三句“君愁尽写杜陵句”则是说杜甫的忧愁已经写在了他的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对杜甫的崇敬之情。杜甫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被后人传颂千古。
    第四句“我老欲作嵇康书”,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嵇康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人,他曾经隐居山林,过着清高的生活。这里的“嵇康书”指的是诗人想要过一种远离世俗纷争、追求自由的生活。
    第五句“何门真是万人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他认为真正的强者应该是不受他人影响、独立自主的人。这里的“万人敌”是指强大的对手。
    第六句“近事不闻三顾庐”,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感慨。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诗人对此并不感兴趣,他更关注当下的事情。
    最后一句“端知驽马恋栈豆”,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这里的“驽马”是指普通的马,它不会因为食物的匮乏而感到痛苦。而“栈豆”则是马槽中的豆子,喻意生活艰难。诗人用这个比喻来表达自己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坚持理想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