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髭病起若相侵,销尽平生未了心。
一事关身俱是梦,万缘弹指已非今。
月林清影元无定,山路幽香不可寻。
唤取汤休共清夜,静听帘雨写鸣琴。

【注释】

病后:指诗人因病初愈,身体还虚弱。谟老禅师:名不详,诗题中的“谟”是人名,这里泛指和尚。

霜髭:形容胡须白了。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诗:“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未了心:未了的心愿,指对佛道的探求。

一事关身俱是梦:意思是一切有关身家的事情都如梦幻泡影。

万缘弹指已非今:万种烦恼在手指一弹之间就消散了,现在已不是今天的事了。

月林清影元无定,山路幽香不可寻。

月林:指月亮照到的树林。

山径:指山路。

清夜:寂静的夜晚。

汤休:即僧璨,曾于大洪山结社修道,号弘景。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病愈后的一首诗,写于公元1078年(熙宁元年)冬,时苏轼任杭州通判,与友人陈慥、张琥同住于西湖孤山麓的西京别业,此诗即是他们三人游西湖时作的。

首联“霜髭病起若相侵,销尽平生未了心。”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佛教禅宗思想。霜须,喻白发;“若相侵”,犹言“如刀割”。这一句写出了自己的病态,也写出了诗人对佛理探求的执着。诗人说:“我一生所追求的就是佛道。如今病后体弱,鬓发皆白,但我的心志并未衰减,仍像从前一样。”

颔联“一事关身俱是梦,万缘弹指已非今。”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佛教的信仰。“一事关身俱是梦”,意思是所有关于个人命运的事情都如梦幻一般虚幻;“万缘弹指已非今”,意味着一切世俗的烦恼都如弹指之间即逝。

颈联“月林清影元无定,山路幽香不可寻。”“月林”,指皎洁明亮的月光下树林的影子;“山路”,指幽深的山林小路。这两句诗描写了作者在西湖孤山游览时所见的景象,表现了一种宁静安详的境界。

尾联“唤取汤休共清夜,静听帘雨写鸣琴。”诗人邀请僧侣僧璨共同度过一个宁静的夜晚,一起欣赏窗外的美景并聆听雨声。这里的“鸣琴”指的是古琴。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清新淡雅,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