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死尔未应悲,可惜胸中尚有奇。
绝域英声宜早岁,楚庭高议补明时。
壮怀自感中流楫,旧爱今存岘首碑。
天独不能遗此老,盖棺两鬓未全丝。
宝学连公挽诗
从友情到政治,李弥逊诗歌赏析
诗词原文
男儿死尔未应悲,可惜胸中尚有奇。
绝域英声喧早岁,楚庭高议补明时。
壮怀自感中流楫,旧爱今存岘首碑。
天独不能遗此老,盖棺两鬓未全丝。注释与解析
- 男儿:指有志之士,表达了对有才华之人的哀悼。
- 死尔未应悲:表示对死者的哀伤不应过度悲伤。
- 胸中尚有奇:表示虽然死者已经去世,但他的才气和智慧仍留在世间。
- 绝域英声喧早岁:表示在年轻时就享有卓越的声誉。
- 楚庭高议补明时:表示在楚国地区提出了重要的建议。
- 壮怀自感中流楫:表示自己的豪迈情怀如同在江中划船。
- 旧受今存岘首碑:表示虽然自己已经离开,但仍被怀念。
- 天独不能遗此老:意味着天地不能遗忘这样的智者。
- 盖棺两鬓未全丝:表示即使已经过世,但其精神仍然影响着后人。
赏析与理解
这首诗通过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友人的哀悼之情。诗人不仅描述了这位朋友生前的才华和影响力,还强调了他虽已离世但精神仍在人们心中留存。这种表达方式充满了诗意和情感深度,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对逝去朋友的深深怀念和尊敬。历史和文化背景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变革和创新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人墨客们不仅要关注文学艺术的发展,还需参与政治事务和社会治理。李弥逊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和官员,其作品常常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状。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和政治环境,以及文人在其中的角色和影响。结论
《宝学连公挽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了深厚友谊和敬意的作品,更是一部展示了个人抱负、政治理念和对国家社会责任感的诗篇。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李弥逊的文学才华,还能进一步思考其在历史背景下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