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翻盆晓未停,看山两眼几时青。
不知溪面添多少,水满方池涨绿萍。
【赏析】
这首诗写雨后春景。首句“夜雨翻盆晓未停”,用“翻盆”比喻春雨连绵不断,把春雨的气势写得有声有色。次句“看山两眼几时青”,“看山”指游山观景,诗人游赏名胜,久久不归。第三句说:“不知溪水涨了多少,满池绿萍才浮起。”末句以景结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久雨”是全诗的题面,也是诗思的发端。从题目看,此诗应作于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而此诗所写景物却无一不与贬谪时的心境相关。“夜雨翻盆晓未停”(夜雨不止),暗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卷”、“翻”同义)“翻盆”形容雨势猛烈。“晓未停”则表明雨势延续至天明。这两句既写出了夜深雨急,又点出了“久雨”。
“看山两眼几时青?”这一句看似突兀,实则有味,它不仅照应了前句中的“夜”字,而且把时间由夜间推移到日间,使读者产生一种期待感。“两眼”二字也颇耐人寻味。据《列子·黄帝》载:古代传说黄帝曾炼五色石,以补苍天。后来,人们常将“丹心”“赤诚”等词语用作“忠心”的代名词。这里说“两眼”可能含有双重含义,一是说诗人在雨中久久地观赏着山景,以致双眼模糊而看不清;二是诗人因久居山中,已将山视为自己的家园,因此他看到山青水秀便感到欣喜若狂。但诗人并没有直抒胸臆,而是用反诘的语气来表达这种复杂的感情。
“不知溪面添多少?水满方池涨绿萍。”这一联紧承上文而来:“溪面添多少?”这是问句,而回答却是实数词,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虚数,另一方面是实数。《世说新语·文学》载:谢安在月下漫步,侄儿谢朗问他为什么喜欢月色?他说:“月如琼田,中有白兔捣药。”谢朗说:“不如乘长风破万里浪。”谢安笑曰:“尔辈可收吾鞋。”谢朗说:“何至如此?”谢安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谢朗说:“爷共儿戏耳!”这一联就运用了这种虚实结合的方法,既表现了自己对山青水秀的喜爱,又暗含了对自己长期被贬的无限感慨。诗人不说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溪面的积水来间接表现自己的喜悦之情;不说自己被贬的原因,而是说水满方池才见绿萍生长,来表现自己久旱逢甘露般的欣喜心情。
此诗语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话,却能表现出丰富的内容,显示诗人的艺术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