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田黄欲枯,下田青欲变。
三更轣轳声,挈水急于电。
污池鱼不游,坎井蛙自见。
助苗敢辞劳,人力讵能遍。
那忧日一食,正惧李三咽。
微云不成雨,但作眼中眩。

【译文】

高田的禾苗快要枯死了,下田的水稻田青得要变。三更时分辘轳声起,提水急得像电光。污池里的鱼不游了,坎井中的蛙却还在叫。浇地的劳动不敢推辞,人力哪能遍到田间地头。哪用愁每天吃一顿饭,正怕李三咽下肚去。细云不能变成雨,只能作眼中的幻影。

【注释】

再和:指《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等诗。

(1)高田黄欲枯——形容稻子长得很高,快要干死了。(2)下田青欲变——形容稻田里的水已经干了。青:指青色。欲:将要。(3)轣轳声——指打水车的声音。轣:转。辘轳:汲水的工具。(4)挈水急于电——提着水桶打水的速度很快。(5)污池鱼不游——指池塘里的鱼因为水质不好而不游动。(6)坎井蛙自见——指在土坑里生活的蛙因为坑太小而看不见远处的事物。(7)助苗敢辞劳——帮助庄稼的劳动不敢推辞。(8)人力讵能遍——人的劳力哪能遍及田间呢。(9)那忧日一食——哪里只担心一天一顿饭。(10)李三咽——李三是曹操的小名;这里借指曹操。李三咽:曹操常以忧虑天下人民吃饭问题来显示自己爱民如子的胸怀。

【赏析】

《再和》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作品。诗人通过描写农田劳作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农事的关心和对农民辛勤的同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诗人将农田劳作比作一场战斗。他说:“高田黄欲枯,下田青欲变。”这两句诗描绘了农田里庄稼生长的状态。高田的稻子快要干死了,下田的水稻田也快干了。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农田里的农作物的生长状态,还暗示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情景。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之情。他看到田地里的庄稼快要枯萎,就联想到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景,感叹农民们的不易。

诗人用辘轳声和水桶打水的速度来描述农田劳作的情况。他说:“三更轣轳声,挈水急于电。”这两句诗描绘了农田里打水的情景。三更时分,农民们正在用辘轳打水,速度非常快。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农田里的打水情景,还表达了农民们勤劳的精神。同时,这两句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即农业生产力落后,农民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完成农业生产任务。

诗人通过对池塘里的鱼儿和土坑里的蛙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说:“污池鱼不游,坎井蛙自见。”池塘里的鱼儿因为水质不好而不游动,土坑里的蛙因为坑太小而看不见远处的事物。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池塘里和土坑里的景物,还表达了诗人对环境的关注。同时,这两句诗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诗人通过描写农民们在田间劳作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他说:“助苗敢辞劳,人力讵能遍。”这两句诗表达了农民们在田间劳作时的艰辛。他们虽然愿意承担这份辛劳,但一个人的劳力又怎能涵盖整个田地呢?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农民们在田间劳作的情景,还反映了农民们的生活现状。同时,这两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这首诗通过对农田劳作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关注。同时,诗人也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