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忧民馀,妙语继两禅。
兹游瞰沧溟,宛在一叶莲。
木密虚可步,石立高莫缘。
从来看山眼,一洗俱茫然。
蓬莱如有无,空翠蒙云烟。
却疑浩荡中,天津渺归船。
崎岖访幽胜,众象争相鲜。
凌高寓远目,孤云共轩軿。
归来拥寒衾,耳底酒鸣泉。
觅句了不工,青灯暗孤眠。
诗句解释与译文:
次韵谢公忧民馀,妙语继两禅。
“妙语”指好的语言或诗作,这里指叶观文游鼓山的佳句。”两禅”指的是佛教中的两种境界,即悟道后的心如莲花般纯净无瑕,以及修行者对真理的追求。兹游瞰沧溟,宛在一叶莲。
“兹游”指的是这次游览鼓山的经历。”沧溟”指大海,用来形容景色壮阔。”一叶莲”比喻鼓山的山峰像一朵盛开的莲花,既具体又形象。木密虚可步,石立高莫缘。
“木密”意味着树木茂密,可供行走。“虚”表示空隙、间隙,“可步”则是指可以漫步其中。“石立高莫缘”描述的是山岩高大且险峻,无法攀爬。从来看山眼,一洗俱茫然。
“从来”表明一直以来的观点或经验。“茫然”意为模糊不清,没有焦点。这句话表达了通过这次游览,作者之前的对山的认知都被颠覆了。蓬莱如有无,空翠蒙云烟。
“蓬莱”通常指的是传说中的仙岛,这里可能借代指美丽的自然景观。“空翠”指云雾缭绕时山间的绿色,而“蒙”在这里有笼罩的意思。却疑浩荡中,天津渺归船。
“却又”是一种反问的语气,表示虽然有所怀疑但依然如此。“浩荡”形容水势浩大,无边无际。“天津”是古代对大海的一种称呼。“渺”意为遥远、模糊不清。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大海广阔而神秘的感受。崎岖访幽胜,众象争相鲜。
“崎岖”表示山路陡峭曲折。“访幽胜”指的是寻找并探访那些隐于深山之中的美丽之地。“众象争鲜”形容各种景象竞相展现其美丽和特色。凌高寓远目,孤云共轩軿。
“凌高”意味着登高望远,“寓远目”表示寄托远方的目光。“轩軿”(一种古代车轿)暗指诗人自己乘坐着这样的马车去探寻远方的风景。归来拥寒衾,耳底酒鸣泉。
“归来拥寒衾”描绘了诗人归来时的寒冷与舒适。“耳底酒鸣泉”则是想象在寒冷中,仿佛能听到泉水在耳边流淌的声音,如同饮酒一般悦耳。觅句了不工,青灯暗孤眠。
“觅句”指的是寻求好的诗词创作,但结果并不理想。“青灯”指的是油灯,常用来形容清贫或孤独的生活状态。“昏眠”即夜晚难以入睡的状态。这句表达了诗人在创作上未能得心应手,加之生活清贫,夜深人静时只能感到孤独与无助。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鼓山的一次游览体验进行了详细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受。首联赞美叶观文的诗歌才华;颔联以大自然的壮美作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颈联转折至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尾联则回归现实,表达了诗人在艺术创作上的困境和生活的艰辛。全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有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到的艺术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