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嵬孔明柏,结阴众所依。
移根天衢上,曾抚日月晖。
如何去大厦,却绕乌鹊飞。
终当烦万牛,挽取廊庙归。
郑公泽既远,何以慰调饥。
公其踵前修,一洗贫士悲。

闲话石泉

崔嵬孔明柏,结阴众所依。
移根天衢上,曾抚日月辉。
如何去大厦,却绕乌鹊飞。
终当烦万牛,挽取廊庙归。

郑公泽既远,何以慰调饥。
公其踵前修,一洗贫士悲。

【注释】

  1. “崔嵬孔明柏”:崔嵬形容高大,孔明柏是松树的一种别称,此处借指高大的树木。
  2. “结阴众所依”:阴代表阴凉或庇护,此处指这些大树为众人提供了遮蔽之地。
  3. “移根天衢上”:天衢即天空,此句意为树根已长到天上。
  4. “曾抚日月辉”:抚表示触摸、抚摸,日月辉即太阳和月亮的光芒。
  5. “如何去大厦”,大厦代指高耸的建筑或宏伟的事业。
  6. “却绕乌鹊飞”:乌鹊即喜鹊,传说中的吉祥鸟,此处比喻事物的变化无常。
  7. “终当烦万牛”,烦指烦劳,万牛代指许多勤劳的人。
  8. “郑公泽既远”,郑公即宋代名将郑恩,以其治水功绩著称。
  9. “何以慰调饥”:调,调节;饥,饥饿,此处指解决饥荒问题。
  10. “公其踵前修”,公指人,踵前修指继承前辈的事业,完善前人的遗志。

赏析:
此诗描述了作者与友人于闲暇之时在石泉边共进晚餐,讨论关于贫困问题的策略。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崔嵬孔明柏”、“结阴众所依”等描写了环境,以及“移根天衢上”、“曾抚日月辉”等表达了诗人的感慨。最后两句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如何解决国家和社会的贫困问题,以及如何激励人们共同努力以实现这一目标。整首诗充满了对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的思考,反映了作者深厚的忧国忧民之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社会责任和个人担当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