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鞍晓踏山头月,客袂昼披松下风。
况有禅堂供偃息,陶然一枕梦槐宫。

【赏析】

普熏院,位于四川雅安北门内。据《名胜志》载,唐玄宗开元年间,曾于普熏院建禅院一座,名“普熏”。宋时又重建为“普熏院”,有大殿三间,前廊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后毁。明弘治三年(1490)重建,改名“普贤院”。现存正殿、观音堂和藏经楼。

此诗是作者在雅安普熏院所作,写他游览普贤院时所见所闻所感。首句写登山,次句写游山,第三句写寺院,末句写寺中之梦。

首句“征鞍晓踏山头月”,点明题意。“征鞍”指远行之马鞍。“晓”字写出诗人清晨出游的情景。“踏”字写出了诗人的轻快心情,好像脚下生风,一步跨上山顶。“山头月”写出了诗人登高望远之景。

第二句“客袂昼披松下风”中的“客袂”是指诗人的衣袖随风飘动,写出了诗人在游山途中的轻松愉悦的心情。“松风”则是说诗人在山腰的松林里吹着口哨,仿佛在唱歌一样。这句诗描绘了诗人游赏山林时的惬意之情。

第三句“况有禅堂供偃息”,其中“禅堂”是指佛教寺庙里的讲学处所。“供偃息”是指僧人在这里休息的地方。这句话表明诗人已经来到了普熏院,并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休息。

末句“陶然一枕梦槐宫”,其中“陶然”是形容人非常愉快的样子。而“梦槐宫”则是指诗人在梦中进入了槐树林,梦见了槐树宫殿。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普熏院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并在梦中与槐树宫殿相会的浪漫情怀。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述了诗人游览普熏院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