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概平生事,耝耰滞故林。
得无尊道性,长有贵儒心。
躁暴村田酒,粗疏欸乃吟。
暮年乖此约,谁使永差参。
邻老
气格平生事,耝耰滞故林。
得无尊道性,长有贵儒心。
躁暴村田酒,粗疏欸乃吟。
暮年乖此约,谁使永差参。
注释:
耝耰(jiāo):锄草用的农具。
耝耰滞:指耕田时使用的农具被留在了树林里。
尊:崇尚、尊重的意思。
耝耰滞故林:比喻自己虽然曾经有过崇高的志向和追求,但现在却已经退隐到山林之中。
得无: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难道”。
道性:道家的教义,即自然、无为等思想。
贵儒心:重视儒家学说的思想。
躁暴:急躁而暴躁,形容生活不安定。
欸乃吟:古代民间歌曲的一种形式,用拍手的节奏来表达情感。
差参:相互比较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一位隐居山林的老人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诗人通过描述老人在山林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他的敬意和思念。
第一句“气格平生事,耝耰滞故林。”描绘了老人一生的气节和操守,他曾经有过崇高的志向和追求,但现在却已经退隐到山林之中。这里的“耝耰滞”形象地描绘了老人曾经使用过的农具被留在了树林里的情景,暗示着他曾经的辉煌已经过去,现在只是过着平淡的生活。这种对比使得诗人更加感慨和怀念这位老人。
第二句“得无尊道性,长有贵儒心。”则是诗人对老人精神境界的赞扬。他认为老人虽然已经退出了社会的竞争,但他仍然保持着对道义和儒家学说的尊重,这种高贵的品质让人钦佩。这里的“得无”是一个反问句,表示诗人对于老人精神境界的肯定和赞赏。
第三句“躁暴村田酒,粗疏欸乃吟。”则进一步描绘了老人的生活状态。他生活在乡村,饮酒、唱歌是他的日常生活。这里的“躁暴”形容老人的性格急躁而暴躁,而“欸乃吟”则是描述老人用拍手的节奏唱歌的情景。这种生活状态反映了老人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第四句“暮年乖此约,谁使永差参。”则是诗人对于老人晚年生活的感慨。他认为老人违背了他年轻时所立下的誓言,不再追求名利和地位,而是选择过一种平淡的生活。这里的“乖此约”表示老人违背了他的诺言,而“永差参”则是指永远无法弥补这一遗憾。诗人对此感到惋惜和遗憾,同时也对老人的选择表示尊重。
整首诗通过对老人的赞美和怀念,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价值和生活态度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