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听铙鼓,坊衢送死频。
岂能悲此事,争愿作归人。
邑屋儿孙众,山坟草树新。
去来应迭代,渠独泪沾巾。
日日听铙鼓,坊衢送死频。
译文:每日都听到战鼓和号角声,街坊巷口人们来送别死者。
注释:日日:天天;铙鼓:古代用金属制的乐器,多用于军中;坊衢(fāng qú):指城市中的街道;送死:指为战争而送葬;频频:屡次、多次。
赏析:此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百姓在战争中所受的苦难。
日日听铙鼓,坊衢送死频。
日日:每天;听:听……的声音;铙鼓:古代军乐,用以鼓舞士气;坊衢:街巷;送死:指为战争而送葬。
译文:每日都听到战鼓和号角声,街坊巷口人们来送别死者。
注释:日日:天天;听:听……的声音;铙鼓:古代军乐,用以鼓舞士气;坊衢:街巷;送死:指为战争而送葬。
赏析:诗人通过“日日听铙鼓”这一细节,生动地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以及百姓在战争中所受的苦难。这种苦难不仅体现在送葬的场景中,更体现在人们对于生死的淡然态度上。他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即使面对死亡也显得如此平静。这种平静背后,是对生活的无奈和对命运的接受。
岂能悲此事,争愿作归人。
岂能:如何能够;悲:悲哀;此事:指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之苦;争愿:都愿意;作:成为;归人:回家的人。
译文:如何能够为此事悲哀?大家都愿意成为一名回家的人。
注释:岂:怎么;能:能够;悲:悲哀;此事:指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之苦;争:都;愿:愿意;作:成为;归人:回家的人。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人们在战争中所承受的巨大痛苦。尽管战争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和痛苦,但人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希望。相反,他们都希望能够早日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种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勇气。尽管战争带来了巨大的破坏,但他们并没有被打败,反而更加坚定了战胜困难的决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邑屋儿孙众,山坟草树新。
邑屋:官署或官府住宅;儿孙:子孙后代;众:众多。
译文:官署里子孙满堂,山陵墓地草木葱茏。
注释:邑屋:官署或官府住宅;儿孙:子孙后代;众:众多。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平安定的深深期盼。
邑屋儿孙众,山坟草树新。
邑屋:官署或官府住宅;儿孙:子孙后代;众:众多。
译文:官署里子孙满堂,山陵墓地草木葱茏。
注释:邑屋:官署或官府住宅;儿孙:子孙后代;众:众多。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中的“儿孙”一词,既指诗人自己的子女,也泛指所有的子孙后代。他们的出现使得这个家庭更加热闹和温馨。而“山坟草树新”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个家庭的繁荣和兴旺。同时,这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珍惜。
去来应迭代,渠独泪沾巾。
译文:去来应迭代,他独自流泪沾湿了衣襟。
注释:去来:生死轮回;应:应该;迭代:交替、轮流;渠独:他一个人;泪沾巾:泪水湿透了衣襟。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诗中的“去来应迭代”表达了人生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而“他独泪沾巾”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情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让人不禁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