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闲堂上日何思,或弄鸣琴或赋诗。
声正只传心静处,篇成不待烛残时。
隆中有客吟梁甫,洛下无人说克儿。
此日馀音到逋客,定如医药蓄青芝。

【注释】

消闲堂:作者的别号。李宣德:唐玄宗,作者曾官翰林学士。二首:即《酬李宣德见赠》的第二、第三首。和:指作者应李宣德之请而作答。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李宣德的酬赠之作。李宣德,唐玄宗,作者曾官翰林学士。这首诗是诗人应其求而作的。全诗以咏物起,以咏物结,中间则通过咏物寄寓了作者的身世之感。

一开篇就写自己闲居消闲堂上,日日无事可做,只好弄弄琴弦,赋赋诗章。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闲居在家,但心情却是闲适的,无所牵挂,因此才弹琴吟诗,悠然自得。

便写了自己弹琴时的心情。“声正”四句是说自己在弹奏琴曲的时候,只听得琴声悠扬,传遍了整个厅堂;而当自己吟诵完诗篇之后,却并不需要等到蜡烛燃尽的时候。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琴声和诗篇的美妙动听,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感受到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愉悦与满足。

诗人又从自己的闲居生活出发,联想到了李宣德在隆中(今湖北襄阳)隐居时的情景。当时,他经常在梁甫山吟咏诗篇,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怀。而洛下(洛阳),则是李宣德隐居的地方。诗人借用这两个地方的名字,来表示自己和李宣德有着相同的经历和志趣。

诗人又从李宣德的处境出发,表达了自己对他未来的祝愿。他说现在你虽然孤独地漂泊在京都洛阳,但却仍然能够创作出美好的诗篇,就像古代传说中的青芝一样,为人们所珍视。这里,诗人巧妙地将李宣德的境遇与自己的遭遇相比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祝愿。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兼抒怀之作,通过对琴声、诗篇等事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愉悦与满足,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