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邛大邑少鸿生,初敬多辞马长卿。
几许分财来涤器,不如收迹去躬耕。
生前遇主无高位,死后遗文有盛名。
毕竟负他贤令意,被人传说是闲情。
注释:
- 临邛:古地名,今属四川。大邑:大邑县,今属四川。少鸿生:指王勃,字子安,因少有鸿鹄之志,故自号“少鸿”。李宣德:即李峤,字玄晖,曾任凤阁舍人、太子少师等职,与王勃同为唐初名臣。2. 初敬多辞(zī)马长卿:马相如,字长卿,汉武帝时的大臣,以文采和才学著称。王勃曾受其影响,但后来对马相如的才情并不十分赞赏。3. 几许分财来涤器(dí):分给朋友一些财物来共同洗刷器皿。4. 不如收迹去躬耕(qǐ):不如收拾行装回家耕种田园。5. 生前遇主无高位(yù):生前没有遇到赏识自己的君主而得不到高位。6. 死后遗文有盛名:去世后留下了传世的文章而享有很高的名声。7. 毕竟负他贤令意:最终辜负了他对王勃的知遇之恩。8. 被人传说是闲情:被人们传为逸事轶闻。
赏析:
这是一首赠答诗,作于唐代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当时,作者正在蜀地(今四川一带)游历,路过成都时,应李峤之请,写了这组七绝诗酬谢李峤。此诗前四句是说李峤当年赏识王勃,王勃却不屑与之交往,认为李峤不过是位文采风流的宰相而已;后四句则是说王勃自己虽然未能获得高位,但是死后留名青史。全诗表现了王勃的谦逊和不阿权贵的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