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水石桥西,退荫百尺松。
看山同羽人,初问五星峰。
为我袖手指,当前秀蒙笼。
平排五青尖,似拱寥阳宫。
自外虽峛崺,其高莫能同。
固知天下名,有以形类通。
不然天精纬,讵或聚此中。
他山冈阜名,顿拔亦俊雄。
民耕牛羊践,称谓谁与宗。
维此古洞府,群仙屡从容。
烟霞庇草木,题号更峻崇。
融结俱土石,灵凡异遭蒙。
想当有初物,岂自知所从。
嗟嗟蓬荜士,何用羡帝公。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第一段(弄水石桥西,退荫百尺松)

  • 诗句:弄水石桥西,退荫百尺松。
  • 译文:在溪边搭建了一座石桥,桥的西边有一棵高高的松树。
  • 注释:这里的“弄水”可能指的是水流经过的地方,石桥可能是为了便于行人过河而建的。“退荫”指的是树木为过往的人提供了阴凉。“百尺松”形容松树非常高大。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致,通过“石桥”和“松树”两个元素,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

第二段(看山同羽人,初问五星峰)

  • 诗句:看山同羽人,初问五星峰。
  • 译文:站在高处看山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仙人,他问我是否是来自五星峰?
  • 注释:“羽人”在这里可能是指传说中的仙人或者神仙。“五星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一个著名的山峰,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附近。
  • 赏析:这一段通过对比现实与神话,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第三段(为我袖手指,当前秀蒙笼)

  • 诗句:为我袖手指,当前秀蒙笼。
  • 译文:他伸手指点,让我看到了眼前的美丽景色就像被笼罩在一层雾气之中。
  • 注释:“秀蒙笼”形容景色优美得就像是被云雾缭绕一般,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
  •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欣赏美景时的直观感受,通过“为我袖手指”这一动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敬畏之情。

第四段(平排五青尖,似拱寥阳宫)

  • 诗句:平排五青尖,似拱寥阳宫。
  • 译文:五座青翠的小山并排排列,它们的形状就像在拱卫着壮丽的宫殿——寥阳宫。
  • 注释:这里提到的“五青尖”可能是对某地五座山峰的比喻,而“寥阳宫”则是一个具体的地名,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南郊。
  • 赏析:通过比喻,诗人将周围的自然景观与宏伟的建筑相比,突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建筑的雄伟相结合的特点。

第五段(自外虽峛崺,其高莫能同)

  • 诗句:自外虽峛崺,其高莫能同。
  • 译文:从外面看,这些山峰虽然参差不齐,但它们的高耸入云却是其他山峰无法比拟的。
  • 注释:“峛崺”形容山峰错落有致的样子。“莫能同”表示无法相提并论,突出了这些山峰的独特之处。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比较的方式,强调了这些山峰与众不同的特点,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这些山峰的赞美之情。

第六段(固知天下名,有以形类通)

  • 诗句:固知天下名,有以形类通。
  • 译文:我深知这些山峰的名字天下闻名,它们之所以如此著名,是因为它们的自然形状与天地相通。
  • 注释:“有以形类通”意味着山峰的形状与宇宙万物相联系,具有某种神秘的关联。
  • 赏析:诗人通过对这些山峰名字的认同,进一步阐述了他对自然美的认识和理解。

第七段(不然天精纬,讵或聚此中)

  • 诗句:不然天精纬,讵或聚此中。
  • 译文:不然的话,天上的星辰会形成一条纬线,难道会有这么多星宿汇聚在此处?
  • 注释:“天精纬”是指天空中的星星形成的图案或形状。这里诗人用“不然天精纬”来形容天上的星星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图案或形状。
  • 赏析:通过这种夸张的说法,诗人表达了他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自然规律的认知和尊重。

第八段(他山冈阜名,顿拔亦俊雄)

  • 诗句:他山冈阜名,顿拔亦俊雄。
  • 译文:其他山冈上的草木也因为有了这样的山峰而显得更加壮观和秀丽。
  • 注释:“顿拔”形容山峰突兀而立,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俊雄”则用来形容这些山峰的雄壮和美丽。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这些山峰与其他山峰的不同之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山峰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九段(民耕牛羊践,称谓谁与宗)

  • 诗句:民耕牛羊践,称谓谁与宗。
  • 译文:农民们耕作时牛羊踩踏过的草地,谁能称之为这片土地的主人?
  • 注释:“践”指践踏。“与宗”意为主宰或拥有。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农民对于土地的依赖和珍惜,以及他们对于这片土地的主人地位的认同。同时,这也反映了农民对于土地的尊重和保护。

第十段(维此古洞府,群仙屡从容)

  • 诗句:维此古洞府,群仙屡从容。
  • 译文:这个地方就是那个古老的洞府,许多仙人曾经在那里居住和休息。
  • 注释:“维此”即“于此”,“古洞府”指的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洞穴或山洞。“群仙”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或神仙们。“屡从容”意为多次出现或频繁出现。
  • 赏析:这几句诗通过对古洞府的描述,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神仙传说的兴趣和崇拜。

第十一段(烟霞庇草木,题号更峻崇)

  • 诗句:烟霞庇草木,题号更峻崇。
  • 译文:云雾和阳光庇护着草木生长,这些草木也因此被赋予了更加崇高的名称。
  • 注释:“庇”指遮蔽、庇护。“题号”意为命名或赋予称号。“峻崇”意为高大而崇高。
  •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大自然对生物的保护作用以及对生物的尊重和赞美。同时,它也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尊重的重要性。

第十二段(融结俱土石,灵凡异遭蒙)

  • 诗句:融结俱土石,灵凡异遭蒙。
  • 译文: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坚固的土地和岩石,神灵与凡人在此交织共存,受到天地的庇护和恩赐。
  • 注释:“融结俱土石”形容自然界的物质元素相互融合,形成了坚实的土地和岩石。“灵凡异遭蒙”意味着神灵与凡人在此地相遇并受到天地的庇护和恩赐。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界元素的融合和神灵与凡人的交汇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同时,它也暗示了人类在自然中的地位及其与自然的关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