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笺叩洛尹,移文讽使车。
义有子衿耻,功将泮水俱。
兴衰虽在天,此意良可书。
却思鬻此者,于儒与何诛。
又思昔县令,亦昔儒之徒。
兴儒有美意,无忘高大夫。

【注释】

连笺叩洛尹:指晋代左思的《三都赋》中有“连笺”句,是说左思向洛尹(洛阳人)写信请教。移文讽使车:指唐末王定保作《唐摭言》,其中记载了李元膺与郑余庆的故事,李元膺曾写信给时任宰相的郑余庆,以讽刺之词,让郑余庆在回信中自省。义有:指儒家之道。子衿:古时读书人所穿着的一种衣服,这里借指读书人。泮水:即泮宫,古代诸侯学校名。此意:指这种讽刺之词的用意。兴衰:指国家或事物的盛衰。天:指上天。此意:指这种讽刺之词的用意。于儒与何诛:《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做大事者,未之有也。”朱熹注:“为仁之本,在于亲师取友。……如好作大事者,则其心志已高,必不欲亲师取友,而务为高远之行矣。”这里说:“于儒与何诛”,是说对于那些崇尚儒学的人,应该加以谴责吗?兴儒:兴起儒学。美意:美好之意,即推崇儒学的意思。忘高大夫:忘记春秋时期的孔子。高大夫,指春秋时期著名的学者,名适,字子贱,齐国人。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对一些崇尚儒学的人的批评,认为这些人只是追求名利、崇尚儒学而不去实践,是可耻的事。诗人认为只有像春秋时期的孔子那样崇尚儒学才是真正地崇尚儒学,才能得到真正的儒学精神。

首联两句是说作者通过书信的方式向洛尹(洛阳人)请教学问,同时讽刺那些崇尚儒学而不去实践的人们。颔联两句是说那些崇尚儒学的人虽然有儒家的道义,但却没有把儒学当成自己的事业去做,这是可耻的事。颈联两句是说虽然国家的兴衰是由天命决定的,但是人们应该努力地去争取儒学的发展,这也是可贵的。尾联两句是说那些曾经做过县令的人,也是儒学的信徒,他们也应该努力地去推广儒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