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发从政事,佩绶曳长裾。
守令有民社,裂地皆分符。
问之尔何由,必曰因业儒。
自致或世赏,因儒升仕涂。
一朝希斗禄,辄与故步殊。
佞夫专媚灶,要路事驰驱。
俗夫抗尘容,勾校迷墨朱。
自谓尚市道,不若效贾区。
何必念故业,易地有蘧庐。
嵩阳敞儒宫,远自唐之卢。
章圣旌隐君,此地搆宏居。
崇堂讲遗文,宝楼藏赐书。
赏田逾千亩,负笈昔云趋。
劝农桑使者,利心巧阿谀。
飞书檄大农,鬻此奉时须。
垣墙聚蓬蒿,观殿巢鸢乌。
二纪无人迹,荒榛谁扫除。
桑羊固可烹,县令亦安乎。
今主尚仁政,美利四海敷。
仁贤任阿衡,天地一朝苏。
已责复蠲敛,肉骨生膏腴。
疲民悉按堵,此地尚荒芜。
淮西高夫子,为政多美誉。
百里政肃雍,民不困追胥。
愤彼释老子,遗宫遍山隅。
吾儒一何衰,废迹可嗟吁。
束发从政事,佩绶曳长裾。
守令有民社,裂地皆分符。
问之尔何由,必曰因业儒。
自致或世赏,因儒升仕涂。
一朝希斗禄,辄与故步殊。
佞夫专媚灶,要路事驰驱。
俗夫抗尘容,勾校迷墨朱。
自谓尚市道,不若效贾区。
何必念故业,易地有蘧庐。
【注释】:
- 束发:束起头发,即开始做官的意思。
- 从政:参与政治。
- 佩绶:古代官员的绶带,用来系结在腰上作为身份标志。
- 曳长裾:拖着长的衣裾走路。
- 守令:地方长官,也就是县令或者郡守等。
- 民社:指民间百姓。
- 裂地:划分土地,这里可能指的是官职的任命或者官职的授予。
- 分符:授予官职或者权力的象征。
- 问之尔何由:询问你为何从政。
- 必曰因业儒:你必须说是因为爱好儒学。
- 自致:自然获得。
- 世赏:世人的称赞和赏识。
- 希斗禄:渴望得到高官厚禄。
- 辄与故步殊:立刻与以前不同了。
- 佞夫:奉承拍马的人。
- 专媚:专门讨好。
- 灶、要路:这里指当权者,特别是指有权有势的人。
- 阿谀(yú):谄媚逢迎。
- 俗夫:平庸世俗之人。
- 抗尘容:傲慢的样子。
- 勾校:考核比较。
- 肉骨生膏腴:比喻通过某种手段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 疲民:使百姓疲惫不堪。
- 淮西高夫子:指唐朝时期淮西节度使高骈的事迹。
- 为政多美誉:治理政事有很多美好的名声。
- 废迹:废弃的事业或地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歌,主要描绘了许多官员为了追求个人的名利而抛弃了儒家的仁义之道,转而去迎合当权者的私欲,最终导致国家的政治腐败和社会道德沦丧的现象。诗中通过对比不同的人物和行为,展示了这些官员们的虚伪和贪婪,以及他们对待百姓的冷漠和残酷。整首诗语言辛辣,讽刺意味浓厚,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