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去如矢,横经徒慨然。
谁能通一艺,真不负三年。
用意窥园外,收功刻楮边。
幽光回蠹简,新意出陈编。
上相黄金重,诸儒白首鲜。
同声不同调,叹息伯牙弦。

效进士作三年通一经岁月去如矢,横经徒慨然。

谁能通一艺,真不负三年。

用意窥园外,收功刻楮边。

幽光回蠹简,新意出陈编。

上相黄金重,诸儒白首鲜。

同声不同调,叹息伯牙弦。

注释:

  • 效进士作三年通一经:效仿科举制度,三年内要精通一部经典。
  • 岁月去如矢:时间过得就像箭一样快。
  • 横经徒慨然:仅仅依靠读书考试来取得功名是徒劳的,只会让人感到感慨。
  • 窥园外:在外界寻找学问。
  • 收功刻楮边:将学到的知识记录下来。
  • 幽光回蠹简:在昏暗的光线下,蠹虫啃食书籍的痕迹。
  • 新意出陈编:新的思想和见解是从陈旧的书籍中产生的。
  • 上相黄金重: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可以用金来衡量。
  • 诸儒白首鲜:学者们白发苍苍但仍然很少获得高位。
  • 同声不同调: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声音,但都表达着相同的情感。
  • 叹息伯牙弦:感叹知音难觅,像伯牙弹奏的琴声一样美妙却难以传达给其他人。

赏析:
这首诗以模拟古代学子求学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学术追求与官场生涯的矛盾和困惑。通过“岁月去如矢,横经徒慨然”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学习的艰辛,“谁能通一艺,真不负三年”则反映了对学术成就的追求和对时间投资的无奈。诗中的“上相黄金重,诸儒白首鲜”揭示了官场与学术之间的差距,而“同声不同调,叹息伯牙弦”则表达了对于知音难寻的感叹。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知识探索的执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