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能击贼,下马能草檄。萧郎负此文武之全才,当卧元龙楼百尺。
屏山阅尽眼中人,磊落深沉只识君。冷官不受人料理,拄笏时看西山云。
与君尝谈秘书阁,百二秦城锦相错。第恐羌儿或弄兵,今日始知先一着。
自有龙图十万兵,请乘一障终权轻。初闻召至青油幕,袖中已草从军行。
相国谋深古来少,想见智囊谈未了。贺兰鼠子不足平,底用西征出师表。
凉州久苦寒烟埋,今年定见玉关开。凯旋只在春风后,趁取闲闲登吹台。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上马能击贼,下马能草檄 - 这两句描述了萧晋卿的能力,即在骑马战斗时能够英勇地打击敌人,而在下马后又能撰写文檄来传达军事策略。这里的“檄”是一种古代用于发布命令或警告的文书。
    译文: 你(萧晋卿)拥有文武全才,可以骑马杀敌,也可以起草檄文来指挥军队。

  2. 萧郎负此文武之全才 - 这里提到了萧晋卿具备卓越的才能,是文武双全的人物。
    注释: “萧郎”是对人的尊称,表示对方是某人的儿子或侄子;“负此”则表达了拥有这种才华的意思。
    赏析: 诗中通过“文武之全才”这一评价,突显了萧晋卿的多才多艺,既能够在战场上奋勇作战,也能够在文官中运筹帷幄。

  3. 当卧元龙楼百尺 - 这是对萧晋卿未来的期待和祝愿。”元龙楼”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人物张昭(字子布),他曾经居住在一个高楼上,自称为卧龙。这里的“百尺”可能意味着希望他能有高远的志向和抱负。
    译文: 我期望你能像历史上的张昭一样,能有高远的志向和抱负。

  4. 屏山阅尽眼中人,磊落深沉只识君 - 这两句描绘了萧晋卿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屏山”,可能是指屏风,用来遮挡视线,象征着专注和深思;“阅尽眼中人”表明他能够洞察世间万物,包括人际关系。“磊落深沉只识君”则形容他的为人正直、深沉且专注于了解和理解你(萧晋卿)。
    译文: 你如同一位智者,总能在纷繁复杂的人群中洞察一切,只有对你,你展现出了最真挚的理解与情感。

  5. 冷官不受人料理,拄笏时看西山云 - 描述了萧晋卿在不受他人干预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独立自主的状态,以及他在闲暇之余仍能欣赏自然景观的情景。
    译文: 尽管身处冷门职位,你也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闲暇时刻还喜欢欣赏西山的美景和云雾。

  6. 与君尝谈秘书阁,百二秦城锦相错 - 这里回忆了与朋友讨论学术或政务的场景,暗示双方都有很高的学识和能力,能够应对各种复杂局面。
    译文: 我们曾一同讨论过关于国家治理的事务,那时我们的智慧和见解如同交织的锦缎一样丰富多彩。

  7. 第恐羌儿或弄兵 - 表达了对可能爆发的战争的担忧,用“羌儿”指代北方少数民族,暗喻其可能引发的动乱。
    译文: 我担心边境的羌族可能会引发动乱,带来不必要的战争。

  8. 今日始知先一着 - 这里强调了先见之明的重要性,认为提前做好准备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译文: 现在我才真正意识到,事先做好准备是多么重要,它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许多可能的困境。

  9. 自有龙图十万兵,请乘一障终权轻 - 描述了拥有强大兵力和战略部署的能力,以及利用这些优势来减轻自己的负担。
    译文: 我有如千军万马般的力量和战术,我可以利用这些优势来减轻我的负担。

  10. 初闻召至青油幕,袖中已草从军行 - 描述了接到任命时的场景,已经准备好迎接新的挑战。
    译文: 我刚听到你被召去参与军事行动的消息时,你的手已经准备好了出征的路线图。

  11. 相国谋深古来少,想见智囊谈未了 - 赞扬对方智慧超群,善于深思熟虑的策略。“相国”可能是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或丞相之类的职位。
    译文: 我深知你的智谋深远,你总是能想出巧妙的策略。我期待着与你深入讨论,直到话题结束。

  12. 贺兰鼠子不足平,底用西征出师表 - 这里的“贺兰鼠子”可能指的是匈奴的统治者单于(汗),而“不足平”则表示无法平定。“底用”是哪里用到的意思。
    译文: 我担心匈奴的单于无法被平定,因此不需要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萧晋卿才华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通过对比和比喻,展现了萧晋卿文武双全的特质以及其在政治、军事上的能力。同时,诗歌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全和边防的重视,以及对可能的军事冲突的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