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结萧萧宅,松周浅浅山。
斧桑云堕绿,堤水月留弯。
杨蕊风团去,虫丝燕掠还。
行经双只堠,曾未彻重关。

中江道中:

在中江(即长江)上旅行的途中。

茅结萧萧宅,松周浅浅山。

茅屋简陋,风吹发出萧瑟的声音,松树稀疏,山峦轻轻环绕。

斧桑云堕绿,堤水月留弯。

用斧头砍伐松树,松树上飘落着绿色的叶子;月光洒在护城河(护城河上的堤坝)上,留下一道弯弯的形状。

杨蕊风团去,虫丝燕掠还。

杨柳的花絮随风飘散,燕子在空中飞翔。

行经双只堠,曾未彻重关。

经过两座烽火台,没有到达重重关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通过描写中江道中的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首句“茅结萧萧宅,松周浅浅山。”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象。茅草搭建的小屋子,随风摇曳,发出萧瑟的声音;远处的松树林,稀疏而悠长,仿佛与周围的山峦相依相伴。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勾勒出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画面,给人一种平和、舒适的感受。

次句“斧桑云堕绿,堤水月留弯。”进一步描绘了中江道中的具体景色。用斧头砍伐松树,松树上飘落着绿色的叶子;月光洒在护城河上,留下一道弯弯的月影。这两句诗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立体,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

第三句“杨蕊风团去,虫丝燕掠还。”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杨柳的花絮随风飘散,燕子在空中飞翔。这两句诗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氛围,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最后一句“行经双只堠,曾未彻重关。”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感悟。经过两座烽火台,没有到达重重关隘。这两句诗通过对人生旅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思考,让人不禁产生共鸣。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