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匀沉实伴兰荪,著壁青烟未有痕。
掩鼻新来憎甲俗,拂衣无处避膏昏。
不成乱臭须持枣,却恐偷生误返魂。
寄语山间郑夫子,年来悬麝厌当门。

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诗句解读:
  • “手匀沉实伴兰荪”:描述的是手中的香粉(沉实)与兰花香气相配,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氛围。
  • “著壁青烟未有痕”:香粉附着在墙壁上,形成了淡淡的青色烟雾,但并未留下痕迹。
  • “掩鼻新来憎甲俗”:由于新的香味可能带有一些不习惯的气味,导致人们掩鼻,讨厌它。这里的“甲俗”可能指的是香粉的某种特性或气味。
  • “拂衣无处避膏昏”:香粉的气味过于浓郁,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擦拭衣物来避开这种气味的干扰。这里的“膏昏”可能指的是香粉使衣物变得油腻而昏黄。
  • “不成乱臭须持枣”:由于无法忍受这种强烈的香味,有人甚至用枣子来吸收和减少气味。这里的“乱臭”指的是杂乱无章的气味。
  • “却恐偷生误返魂”:担心这种过度的香味会损害健康,甚至影响到人的生命安全。这里的“偷生”可能指的是苟延残喘地活着。
  • “寄语山间郑夫子”:向山上隐居的郑明举表达这些感受。
  • “年来悬麝厌当门”:多年来悬挂的麝香让人感到厌恶,因为香气直接从门前飘入。
  1. 关键词注释:
  • 沉实:形容香粉质地坚实、细腻。
  • 兰荪:兰花的幽香,常用于比喻高洁的品格或美好的氛围。
  • 著壁:附着在墙壁上,形成痕迹。
  • 掩鼻:用手捂住鼻子,表示对气味的反感或不适。
  • 甲俗:指不寻常、与众不同的气味。
  • 膏昏:形容衣物因油脂而变得油腻昏暗。
  • 乱臭:杂乱无章的气味,可能是多种气味混合的结果。
  • 偷生:苟且生存,勉强维持生命。
  • 郑夫子:这里指的是隐士或道士,可能是作者仰慕的对象。
  1. 译文:
    手中香粉沉静而实在,宛如兰花的幽香,静静地附着于墙壁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新来的香气让人掩鼻,厌恶其甲俗之气。香粉的气味浓郁得令人必须擦拭衣物来避开其困扰。甚至有人用枣子来吸收和减少这股气味,以免影响健康。然而担忧这种强烈的味道会伤害生命,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安全。最后,向山上隐居的郑明举表达了这些感受。多年来悬挂的麝香让人感到厌恶,因为它从门前飘入,直接刺激了嗅觉。

  2.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香粉的气味给人带来的各种感受。从宁静的兰花香气到强烈的异味,再到担忧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张力。同时,通过对不同人群反应的刻画,展现了社会对于香气的不同态度和看法,反映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对健康的关切。此外,诗中还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